• 61阅读
  • 0回复

吴城鹤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12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

吴城鹤王
  赵青
  他是撑着小划子悄悄从鄱阳湖上岸观鹤的。凭着多年来对白鹤的观察,他蹑手蹑脚从远处推近拍照,踮起脚尖轻轻地轻轻地追踪白鹤之行踪。要是遇上成群的白鹤迎面飞来,他便本能地发出一种鹤鸣,白鹤只要听到这种鸣音便会从远远的湖滩雪片般飞起,一齐落到他的船边上,围着他的船团团打转。
  这个深谙鹤语的正是中国野生动植物界著名的白鹤专家刘运珍,人称“鹤王刘”。他第一次见到白鹤是1988年的冬天。那次一连刮了七天的风,每天七级,鄱阳湖滴水成冰,船不能开。他就在太湖池一个水泥船上住下来,好冷。到了半夜风停了,听到了鸟鸣,是鹤的叫声,离天亮还有两个小时。他一个人沿着湖走,快到五十米的地方,发现了白皑皑一片。太阳升起,逆光下的白鹤宛如停机坪上的飞机停了一排又一排。待水蒸气散去,几千只白鹤飞进太阳,整个鹤影红得让人心醉,他忍不住叫了起来。
  他清醒地认识到,吴城的白鹤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正如国际鹤类基金会会长吉姆·海瑞斯给联合国的信中所说,世界鸟类保护,如果没有中国鄱阳湖参加,将会大大逊色。就白鹤这一点来说,谁征服了吴城谁就征服了世界。眼下人生已经过半,剩下的光阴全搭上也值。于是他安营扎寨,静下心来,对白鹤生存状态进行大规模的科学考察。考察中他进一步发现白鹤和人一样极通人性,同样拥有“三口之家”。鹤群中有“哨鹤”。发怒时猛抬前胸,怒视对方。高兴时振翅跳跃,翩翩起舞。夜宿时迎风呆立、缩颈,喙、脸插于背部羽内,单脚独立。南飞北迁前要“盘云闹湖”。他绘了一张又一张的《白鹤迁徙图》,凡遇脚戴金属环或彩塑环的鸟,他都列入重点研究对象。对白鹤的越冬习性、觅食行为、哺幼状态、移湖现象、飞行动作、夜宿群团、繁殖方式以及白鹤惧怕日食现象等许多生态规律,鹤王刘都有个极明白的调查。他对这些资料一一进行拍照、分类,配有详尽的录音、音响、幻灯和影视效果资料。同时用三个月工夫建起了白鹤标本展示馆。
  这一来就是八年。八年来鹤王刘没有假日没有星期天,几乎天天奔走在鄱阳湖的草滩上。家里全然顾不上了,就连一点工资也叫鹤王刘除一抹二买了胶卷磁带。妻子生了病,他也无法照料,他从内心感到自己欠妻子的太多,而妻子也很理解他:“老刘,我真的不想再牵扯你。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你还是一心一意研究你的鹤!”说得鹤王刘心都是痛的。他的人生经历正好应验了黄梅戏中一句台词:“孤云野鹤叹飘零!”1996年4月18日,又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当鹤王刘恋恋不舍带着十八捆呕心沥血积累起来的白鹤资料离开吴城时,老百姓的鞭炮从保护区院内一直放到河沿下。离开吴城后,他一年也没间断去那儿看鸟,而且每次去都能见到。即使没有,他也能学着鹤的叫声一招即来。他像候鸟一样,鸟来他来,鸟去他归。有些资料连长期生活在吴城的人都没拍到,而他却保存了一套又一套。最近他正在潜心撰写《中国白鹤》一书,为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鸟类大会作准备。他希望在这次会上能与全世界的鸟类专家齐聚一堂,共商保护白鹤大计。
  前不久,前国际鹤类基金会会长乔治·阿基博先生和他的新任会长吉姆·海瑞斯再次来到鄱阳湖观鹤。当他们打听到鹤王刘正在南昌,亲自宴请这位与鹤结下半生情缘的专家。在这里,他与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等二十多名白鹤专家,就最近吴城白鹤移湖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引资措施。宴会上,乔治·阿基博和吉姆·海瑞斯一再向鹤王刘举杯敬酒,他不是代表他个人,而是代表国际鹤类基金会。向来不喝酒的鹤王刘居然破天荒豪爽地仰脖喝了一杯又一杯。最后他醉了,醉在一片翩翩起舞的白鹤群中,醉在天鸟人和谐共生的鄱阳湖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