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共青邮路”真方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13
第3版(地方新闻)
专栏:

  “共青邮路”真方便
本报记者胡跃平孙海涛
五月的贵阳,鸟语花香。弯弯的山道上,一群群刚从镇上放学的中学生,肩挎装着报刊信件的邮包,朝散落在山坳里的农家走去。
为让偏远村寨的群众早日拿到报刊邮件,贵阳市花溪区从十个乡镇的学校选出180多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了12个“共青邮路”义务投递站,把每天的《人民日报》等报刊和邮件送到村村寨寨。
“设立‘共青邮路’投递站,是去年我们在征订党报党刊时萌生出来的念头。”区委宣传部部长索美英这样说。过去全区大多数行政村不通邮,报纸十天半月才送一次,一送一大捆。农民们说,看的是“捆捆报”。于是,区委宣传部与团委、教育局等单位从去年初联合开展“共青邮路”义务投递工作,把山里和山外的世界联在了一起。
100多名义务投递员是从上千名参加竞选的学生中选择出来的,他们都是各乡镇学校里的三好生。一个绿色的邮包,一把雨伞,一支手电筒,山村里的这群娃娃每天在踏上回家的路程之前,先到设在各个学校的投递分拣柜前,装上报刊、信件、包裹通知单,再送到各自居住的村寨和附近村寨的村民家中。久安乡中学的小投递员王玉贤和汤少星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村的人不常看报纸,更不会主动订报纸,“共青邮路”开通后,有10多户订了科技方面的报刊。
花溪区团委书记张定超高兴地说:开辟“共青邮路”,不仅使村民及时了解到党的方针政策、国内外大事和科技文化知识,对学生也是很好的素质教育锻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