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宣传铺天盖地用户越发迷惑警惕域名注册有“陷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12
第5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本期聚焦

  宣传铺天盖地用户越发迷惑
警惕域名注册有“陷阱”
李志伟
互联网投资的温度下来了,可域名注册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热闹非凡。
近日,一些域名注册代理服务商开始大做广告,推广新域名.cc、.tv、.sh、.biz、.info、.name、.pro等等。他们宣传说:这些新域名具有“和.net、.com及.org相同的性质和功能”。
笔者上网试了一下,发现抢注这些新域名者大有人在,一些简单好记的域名已经无法注册了。但是,用户真的搞懂这些域名是怎么回事了吗?抢到这些域名真的就意味着巨大的财富吗?经过调查了解,笔者发现,在抢注热潮的背后,其实是一批注册代理服务商设下的“陷阱”。
“陷阱”之一:并非都是顶级域名
其实,.cc、.tv、.sh和.biz、.in-fo、.name、.pro不一样,它们分别属于域名中的两个类别。.biz、.info、.name、.pro这几个域名属于通用顶级域名,和我们平常熟悉的.com、.net和.org同属于一个级别。去年年底,ICANN(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码分配组织)从提交上来的40多个新域名提议中,新增了.biz、.info、.pro、.name、.coop、.aero、.museum等7个顶级域名,这几个域名将由一些商业公司来管理、运作。
而.cc、.tv、.sh是国家(地区)代码顶级域名,它们在域名体系中和.cn(中国的国家代码顶级域名)是一个级别的,是ICANN分配给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域名。.cc是印度洋上的科科斯群岛的国家代码顶级域名,.tv是太平洋上岛国图瓦卢的国家代码顶级域名,而.sh是圣海伦岛即拿破仑被流放了7年之久的那一片岛屿的简称。这些国家或地区将自己的国家代码顶级域名卖给了商业公司,由一些域名运营商负责这些域名的推广。
“陷阱”之二:“顶级域名”不在少数
虽然有注册代理服务商热切地呼吁说:这些新域名已经成为域名注册的新热点。但是,他们似乎掩盖了一个前提:注册这些域名有意义吗?甚至,这些域名是否能被注册?
.cc和.tv这样的域名是被一些国家和地区出售的,已经出售的还有印度洋上的岛国西萨摩亚的国家代码顶级域名.ws,像这样通过出售域名发笔小财的不在少数,因此,这样的域名会越来越多——难道企业要在世界243个国家域名中都注册一遍才可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更重要的是:这些域名一般是有使用期限的,例如,美国一家公司通过向科科斯群岛提供电信基础及互联网设施的援助为交换,获得了.cc的10年的经营权,那么,10年之后怎么办?已经注册该域名的用户很可能即将拥有一个属于岛国的域名,更麻烦的是一些互联网基础设施落后的国家,如不想建立自己的域名体系,用户很有可能连接不到任何地方。
今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一个域名知识产权的研讨会上,ICANN的首席政策官表示,有些国家和地区将自己的国家代码顶级域名出售给商业公司,与这些域名原属国的经济欠发达有关。去年新当选的一位ICANN理事认为,将国家代码顶级域名商业化后类似国际通用顶级域名进行推广,确实具有一定的欺诈性。
“陷阱”之三:“注册成功”还很遥远
.biz、.info、.pro、.name、.coop、.aero、.museum虽然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域名,但是,注册代理服务商在宣传推广过程中却完全没有对用户讲清楚这些域名的真实情况。
ICANN理事会同意增加这些域名是想在注册服务代理机构中间引入竞争机制,他们正在和注册代理服务机构签订协议,据曾经看到过这种协议的人说:“协议非常复杂,光附件就有从A至Z的26个。所以,签订协议的过程也非常漫长。”另外,依然有不少专家持不同意见,这些域名的最终结局还难有定论。
7个域名中,只有.biz和.info将有可能在第二季度末推出。值得用户注意的是:这两个域名并不是采取“先来先注册”的原则。它们的注册过程非常复杂。.info的详细规则还没有出台,但据业内人士说,它将采取拍卖的方式;而.biz的异常复杂的注册过程中有个“随机选择”的阶段,和抽签差不多,即便注册代理服务商的网站告诉你“注册成功”,但是,这离成功其实还远着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