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激越雄浑的英雄史诗——评长诗《东方神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13
第4版(大地·评论)
专栏:长沙杯七一之歌

  激越雄浑的英雄史诗
——评长诗《东方神话》
张同吾
将军诗人张庞和部队的青年诗人卜宝玉创作的一万一千行长篇抒情诗《东方神话》(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内涵丰富、情感深挚的力作,是描绘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巨幅画卷。在讴歌中国共产党为主题的作品中,是一部引人瞩目的鸿篇巨制。诗人站在今天时代的峰峦,俯瞰历史的江河,从记忆深处捧出闪光的宝石,他们沿着时间的脉络,以吟哦曙光、铭记武装、怀念长征、仰慕延安、回首抗战、重说解放、十月风景、创业往事、苦涩岁月、走进真理、解读土地、击水中流、握手世界、绿色旋律和远方的梦为诗化命题,谱写了这部激越悲壮的英雄交响诗。
  《东方神话》开篇就把我们带入了诗的情境:“或许是太寒冷了/他们才选择了流火的七月/举起了火把和旗帜/用汹涌的火焰/在饥寒交迫的岁月/心头燃起一道传播温暖的亮光/或许是太黑暗了/他们才选择了用鲜亮的红船/载起使命的希望/用壮丽的远航/在云重雾浓的时代之中/追寻改变民族命运的太阳”。这种从实到虚的升华,就凸现了诗的思想深度。由于诗人对历史本质有准确的把握而能在作品中警句迭出,因其警句迭出而如诗眼照亮了全篇,提升了诗的认知意义。
  在《东方神话》这部长诗中,诗人以舒放的笔墨和深挚的情思,向我们重新讲述春天的故事,既表现了历史性飞跃是何等艰难,又表现了时代新貌是怎样灿烂。我们庆幸历史造就了另一位巨人,这位祖国和人民忠诚的儿子,关于真理和道路的思索,同寻常百姓们不谋而合,突破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游戏规则,制定了符合社会发展和国家利益的方针政策,从而充分调动了人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诗人饱蘸浓墨重彩和激越的豪情,描绘了在改革开放的骀荡春风中,从农村到城市,从波澜壮阔的外交风云至现代化的国防建设,处处搭起了胜利的凯旋门。
  《东方神话》的语言是充满诗意的,以营造意象的方式抒发感情,就像流淌的江河,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而微波荡漾,进而惊涛拍岸,时而是抽象的具体,时而是具体的抽象,时而是器宇轩昂的对偶,时而是排山倒海的排比,可谓之张弛得当,疏密和谐。作为长诗,涉及那么多历史事件,那么多理论辩识,不能要求精巧和灵俏,倘能如《东方神话》这样,在诗情浩荡的语言流势中,包蕴深厚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已是难能可贵的了。
  作者努力做到在严格的规范中求得诗思的飞翔,争取做到自由与限制的统一。他们力求全面,力求公允,其实从创作心理学和艺术规律来说,诗人不可能对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深切感受和诗意感觉,完全可以任其取舍,因为你是写诗而不是写党史。尽管《东方神话》有面面俱到的缺憾,而不同凡响的是诗人在各种自我限制之中尽力让想象飞腾。《东方神话》的最后一章——《远方的梦》为我们开拓了广阔的诗意空间——金色的梦,蓝色的梦,绿色的梦,多彩的梦,都是从当代中国人的心中升起的,在急剧的时代变革和文化流变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取向、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都发生了急剧的和潜移默化的递嬗,这时候他们才会有远方的梦:“为了这从地到天的美丽幻想/为了这由猿到人之后的又一次腾跃/地球人类漫漫长路历尽桑沧/伟大的先行者们用生命之火/焚烧愚昧荒谬照耀科学殿堂/现代文明人借助天文望远镜/使视野移开椭圆形的地球故乡”。
  《东方神话》是以讴歌中国共产党为恢宏主题的扛鼎之作,为我国长篇政治抒情诗创作提供了新经验和艺术探索的新天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