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强化现代化的精神动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15
第9版(理论)
专栏:

  强化现代化的精神动力
  郝永平
  在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中,既有物质动力,又有精神动力。其中,物质动力是精神动力的基础,它通过满足物质需求、实现物质利益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精神动力则是物质动力的升华,它凭借对精神需求的满足和精神价值的实现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相对于物质动力而言,精神动力是内在的、持久的、方向性的,如果缺乏精神动力,社会发展就可能会误入歧途。在新的世纪,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特别需要在全社会弘扬不懈奋斗的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不懈奋斗的精神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反映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克服认识障碍,勇于突破观念束缚,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检验真理,尊重科学的权威,崇尚知识的力量。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求树立科学的创新意识,用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善于把握变化着的现实,及时研究新情况、吸取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不断增强创新能力。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要求树立危机意识与忧患意识,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直面挑战,顽强拼搏,奋发图强,锲而不舍,始终保持旺盛的热情和斗志,在排除阻力中前进,在克服困难中发展。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要求奉行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崇尚爱岗敬业、真抓实干、克勤克俭、厉行节约的风范,倡导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风气,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求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名利观,心中装着人民,正确对待组织、群众和自己,正确对待权力、名利和地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任劳任怨,一身正气。
  不懈奋斗的精神体现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要求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精神动力。有了这种精神动力,就会形成科学的认识与正确的决策,使人们在把握与遵循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实现预定的目标;有了这种精神动力,就会焕发出无畏的勇气与顽强的毅力,使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得以克服,使不合理现状得以改变,使伟大事业得以成就;有了这种精神动力,就会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奋斗的风尚,使宏伟目标通过实干加巧干得到实现,使社会发展以低代价换取高效益;有了这种精神动力,就会形成坚强的团结,使民族凝聚力得以增强,使社会风气不断净化。总之,只要不断强化现代化的精神动力,我们的民族就一定会拥有光明的未来,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充满希望。
  强化现代化的精神动力是一个过程,需要从多方面努力。一是积极投身实践活动。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是以存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为前提的。虽然不懈奋斗的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能动作用,但它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现代化建设实践。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并投身现代化建设实践,才能使自身在精神、态度、心理和价值取向上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不断培养和塑造出现代化的精神品格。二是努力优化社会环境。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改变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只有加大改革的力度,不断破除旧体制,建立起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新体制,才能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环境得到优化。在优化社会环境过程中,人们的精神也必将得到升华,使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三是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和塑造现代化的精神动力,离不开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作用。在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按照其内在规律从内容、方式等诸方面进行改进。在内容上,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讲究科学,反映历史进程,把握社会心理趋向,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在方式上,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讲究多样化,利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与做好日常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寓教于乐、情理交融;在效果上,思想政治工作要讲求实效,加强针对性和说服力,提高感染力和吸引力,使人们乐于接受并内化为自觉的意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