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风雨飘萍恋故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15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艺与人

  风雨飘萍恋故池
  李一蠡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新近从海峡对岸来的一位女画家。初交谈,我先是惊讶于她竟是出身于一位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门庭;及至谈得渐深,更为她和她几代家人的故事,以及她这位归来游子的今日情怀而感动,不禁对她深深敬重,有了再作深入交往的期待。
  她就是革命先烈邵飘萍先生的孙女,现已八十七岁的邵幼轩女士。她凭着一支画笔,漫游过世界许多地方,在许多世界名城举办过画展,在台湾,在海外,已赢得很高知名度,一些画成为台湾历史博物馆和美欧一些著名美术馆、图书馆馆藏之宝。在祖国大陆,她还鲜为人知,但她却表示,值此晚年,打算结束多年的飘萍般生涯,回归故土,卜居故乡浙江或第二故乡北京,了结叶落归根的夙愿。
  她是位爱国的国画家,话题还是应该先从她的画、画中流露的绵绵爱国情愫说起。
  她祖籍浙江东阳紫溪村,至今她的画作的题款和钤印,用得最多的是“浙东邵幼轩”、“东阳邵氏”或“浙东紫溪村邵”等字样,表示尽管长年远离故土,祖水家山在她心底的位置却不曾游移磨灭。当然,以故里之名嵌入个人名号,这也是中国文人画的传统。看她的画,会感到有很浓的文人画气息扑面而来。
  什么是文人画?那就是画意诗情文思哲理的完美结合,出以自然,妙在蕴藉,非匠者所能为。她的作品就是一个说明。
  她最擅画牡丹,在海外赢有“邵牡丹”的美誉。她的花卉作品以牡丹、芍药、梅花居多。人们知道,这三种花原产地都是中国,而国人多把牡丹、梅花视为“国花”。她这位海外游子偏偏对这些花卉情有独钟,这就不能不让人对此产生某些联想。她画的牡丹特别光鲜艳丽,似在把这些根于中土,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专属品,向全球夸耀赞美。
  文人画还常常寓有作者清标高洁的人格倾向,道出心底欲吐未吐之言。在一切价值均以货币表述的身外世界中,作者心头清供眼里富贵却是如此,这不是另一种价值观吗?邵幼轩长于写意水墨。对她的艺术造诣,台湾及海外佳评多多,她的老师兼挚友张大千也对其评价甚高。
  世事沧桑,在祖国大陆的邵飘萍后人,也有数人在人所共知的中国社会大变动时期有过不幸的遭遇,但这没有影响邵幼轩对华夏故土和同胞的爱。她向祖国大陆的家人道出过一个强烈心愿和郑重嘱托:愿有一天能与长眠在浙东紫溪村的父母,共同厮守在会稽山南的故里。上图为邵幼轩的《梅雀嬉春》。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