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新华社播发通讯介绍宝钢实现三大跨越争雄世界市场历程打造中国经济的钢铁脊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16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新华社播发通讯介绍宝钢实现三大跨越争雄世界市场历程
打造中国经济的钢铁脊梁
  本报北京5月15日讯新华社今天播发题为《打造中国经济的钢铁脊梁》的长篇通讯,介绍宝钢22年从零起步到争雄世界市场的发展历程。
  通讯说,宝钢22年间经历了三大跨越,它的建设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宝钢一期、二期工程中,国家花巨资“买”了一个现代化,总投入达300亿元之巨。为了在短时间里追上世界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宝钢一期几乎照搬日本一钢铁厂,一钉一铆买进。这是创举也是代价。从“洋设备”到位之日起,宝钢的挑战是:如何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尽快形成我国自己的设备制造能力,带动冶金工业升级,带动机械制造业起飞!从二期工程开始,宝钢的引进合同里,就有了成套设备的合作制造、合作设计,设备国产化率提高到61%。中期投产后的第三年,宝钢就“上交了一个宝钢”。今天的三期工程令人自豪:所需的500多亿元资金,完全自筹,靠企业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完成;设备的国产化率增加到80%以上;对外开放水平大大提高。
  通讯说,宝钢三期工程是中国从钢铁大国走向钢铁强国的新起点。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在此充分体现,宝钢工程建设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都亲自过问、亲自研究、亲自作出部署,国家计委等部门更是宝钢建设的大后方。今天三期工程使宝钢年产钢能力达到1100万吨。高炉喷煤、炼铁工艺在全球钢铁业中被公认为“第一”;吨钢低成本和吨钢现金赢利能力都是世界一流。宝钢主要产品为国民经济急需,高级汽车板的生产填补了我国不能生产高级汽车板的空白,镀锡板的生产改变了易拉罐原料大部分依赖进口的局面,冷轧硅钢为家电产品提供了优质原材料。
  通讯说,宝钢走出了国企辉煌之路,它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与市场机制和现代管理制度成功结合的例证。目前宝钢在单产的生产规模上位居世界第二,劳动生产率、吨钢消耗、品种质量都具备了和国际强手竞争的实力。今后五年内,宝钢将以每年超过1100亿元的销售规模,进入世界五百强。加入WTO以后,面对全球自由贸易的挑战,中国国有大型企业将如何应对?宝钢无疑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典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