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科技让餐桌更丰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16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九五”科技攻关巡礼2

  科技让餐桌更丰盛
  本报记者蒋建科
  说起国家科技攻关,离老百姓生活最近的要数农业了。
  在刚刚过去的5年时间里,大伙儿都能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家的餐桌不仅变得越来越丰盛了,而且绿色食品的消费量也多了起来,生活质量明显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些都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先说说这一日三餐,早晨,为了匆匆忙忙赶路上班,你手拿一块面包,当着众人的面边吃边掉渣,那是一件多么尴尬的事情。要想吃不掉渣的面包,就得买进口面粉来做,这与我们农业大国的地位确实有点不相称。“九五”期间,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钟冠昌、安调过等科研人员,采用染色体工程技术,选育成功了小麦新品种“高优503”,不仅产量高,品质也达到国家优质面包小麦标准,用这种小麦制作的面包不再掉渣,口感还特别好。河北省柏乡县农民种植“高优503”,每亩增收70元左右。柏乡县面粉厂利用“高优503”生产加工出的面包粉、水饺粉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每吨增收400元,为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受到广大农民欢迎。
  “九五”期间,科技人员把注重品质的提高作为新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培育成功的一批优质农作物新品种获得大面积推广,推动了主要农作物品质优质化、专用化和特色化的进程。例如,与泰国名牌大米相媲美而产量是泰国米两倍的水稻新品种“中香一号”、综合品质已达美国与加拿大优质小麦标准的面包小麦“济南17”以及高油玉米“吉油1号”、优质大豆“南农88—31”等,不但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大大增强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经过5年努力,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共育成作物新品种411个,累计推广面积近40亿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358亿元。
  餐桌上的肉蛋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不仅是补充营养的需要,也是衡量百姓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食有鱼”自然是百姓追求的目标,“九五”期间,农业科学家们为此研究出了过水性湖泊渔业开发利用模式和配套技术,在全国湖泊水库、低洼盐碱地、四大海区具有典型特征的浅海滩涂进行示范和技术辐射,示范区总面积达112万亩,共增加产量6万多吨,增加效益5.5亿元以上。
  针对严重制约我国畜禽养殖规模的生产力水平低、饲料转化率低、劳动生产率低、出栏率低和死亡率高等四大问题,科技部和农业部联手推出攻关项目,由农业部组织,在湖北与四川(瘦肉型猪)、北京与上海(蛋鸡)、山东、河南、河北(肉牛)等7个省市实施。通过五年攻关,建立了瘦肉型猪、蛋鸡和肉牛三套规模化高效养殖技术体系。在物化成果方面,培育成苏太猪新品种、新杨褐蛋鸡配套系两个畜禽新品种(系),中国西门塔尔牛、矮脚黄羽肉鸡、中国长白猪等14个新品种(系)已经达到审定标准,这一切为丰富居民的菜篮子作出了突出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