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西部飞彩虹——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16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西部飞彩虹
  ——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纪实
  李保平
  在全国53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四川绵阳高新区可谓“小弟弟”,仅仅只有8年时间,它的发展速度却居全国前列,去年技工贸总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40亿元和170亿元,人均产值名列前茅,综合经济实力稳居53个国家级开发区第三把交椅。
  抓第一生产力
  绵阳地处西部内陆,绵阳市委、市政府在抓经济建设中,深刻认识到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抓第一生产力,不发展高新技术不行!
  绵阳市人才荟萃,却有数万科技人员难以施展拳脚,一大批国际国内颇有影响的高科技机构缺乏用武之地,上千项高新技术成果“养在深闺人未识”;有些人才外流,有些尖端项目流落沿海城市。
  他们认识到,绵阳有世界顶尖级的科研设备,有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只要将这些潜力发挥出来,绵阳就完全有条件变成西部地区新产业的高地。
  小政府大服务
  建区时,绵阳市财政只给了100万元启动资金。管委会实行聘任制,率先不端“铁饭碗”。他们一不建像样的办公楼,二不建职工宿舍,把土地开发的资金全部用来营造现代化投资环境。目前,近50公里道路纵横交错,横贯新区,基础设施齐备,顺利实现“九通一平”;6.1平方公里的高科技园;中国西部信息产业园、中国西部生物工程产业园、中国西部新材料及精细化工产业园、绵阳军转民科技创新园、留学生创业园等园区建设“一区多园”模式已经形成。
  凡是来开发区投资建厂,只需要一天时间。上海汇丽公司两个小时便拿到了营业执照。企业有了经济效益时,管委会决不会“杀鸡取卵”,而是不断“放水养鱼”,千方百计为企业服务。现任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林新带领工作人员,到沿海招商,进京争取优惠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使进区企业有了较强的发展后劲。管委会的这种“小政府、大服务、小机构、大社会”管理体制受到科技部的肯定。
  创业乐园
  开发区优越的软硬件环境,对高新技术产业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1996年,长虹集团大规模开进了开发区,总投资50亿元,已建成年产200万台大屏幕彩电,200万台智能空调,300万台VCD生产线,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城,年工业产值能力达到350亿元以上。一批科研所也开进了开发区,他们的科研成果已在30多家企业孵化。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里建起合作关系,引进外资近10亿元,建起三资企业50个,高新技术企业45个,出口创汇企业8个,到去年底,绵阳高新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6亿元,工业项目资产投资36亿元;完成建筑面积343万平方米;高新区企业总数已达929个。
  在高新区精心组织和选择下,绵阳高新区已形成7个方面主导主业,其中工业项目产值超亿元的26个,超10亿元的7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