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在经济主战场找准定位广东科研院所面向市场开花结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17
第1版(要闻)
专栏:

  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在经济主战场找准定位
广东科研院所面向市场开花结果
  本报广州5月16日电记者黄幸群、王可报道:在全国第一个“科技周”里,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所运用高科技手段,对建在老城区中的大型体育馆实施定向爆破,模拟实验13日获得成功。行家们认为,这个过去以研究矿井下爆破作业为主的科研所,推行改革转制后,面向市场,把自己的“绝活”用在了老城市改造上,闯出了新路。这是近年广东科研院所在经济主战场上找准定位,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获得成功的缩影。
  不再依赖“皇粮”,推动“脑袋”和“钱袋”的有机结合。3年前,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同时出台了《广东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细则,决定对被视作“皇粮”的科技拨款进行改革。近日,记者在广东省科技厅了解到,《方案》实施3年,全省科研经费全部减拨到位,69个省直属的科研机构绝大部分进行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产权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一批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广东省土壤环保研究所是个被定位为咨询服务型的研究所,曾经一度为生计苦恼。近两年来,他们利用专业科研力量,研究当地水土流失现状,解决土壤环保问题。由于选题适应了市场需求,他们承揽的项目近的做在省内,远的做到了新疆等地,社会效益相当可观。
  经费使用从“养人”改为“办事”,科技成果产业化比例明显提升。如今,政府对科技经费的投入不再是“撒胡椒面”,而是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给予重点投入。对一些重大科研课题,还实行了招标制。如此一来,人情项目的“暗道”堵住了,资金使用效率取得了“核裂变”般的效果。如广州市政府对重大科研项目实行倾斜,资助最多可达2000多万元。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广东省内逐步形成。
  由“等食”变成“找食”。过去,科研成果绝大多数都被束之高阁,今天,科研人员则用知识和专长在市场中验证了科技成果的价值。广东省农科集团属下的水稻所主动贴近市场找项目,培育出的良种玉米,使肇庆鼎湖山区的农民每亩增收700—800元。该所在两系稻基因工程育种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所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连年增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