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凸库难遮风和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16
第7版(国际)
专栏:来自难民营的报告

  凸库难遮风和雨
  本报驻南非记者李新烽
  不久前的一天下午,一架从亚的斯亚贝巴飞来的小型飞机徐徐降落在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州首府吉吉加机场。当我走下飞机,目睹眼前的土跑道、铁皮顶候机室和狭窄的机场大门时,恍若置身于另一世界。
  联合国难民署驻吉吉加办公室司机鲍萨塞把我从机场接到当地一家旅馆。见我是远道而来的外国客人,年轻的服务员不好意思地说,旅馆的卫生间没有自来水,仅放了一塑料桶备用水。
  在埃塞俄比亚东部边境地区自北向南约400公里长的地段上,依次排列着8座索马里难民营,其中克卜里贝亚和哈提谢克两座难民营距离吉吉加最近,分别是55公里和72公里。抵达吉吉加的第二天早7时,我和向导直奔这两座难民营。头天晚上刚下了一场大雨,使得往日干焦的黄土地稍显湿润。
  快到达克卜里贝亚难民营时,远远望去,蓝天白云下,一大片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类似圆顶蒙古包的住所——凸库,五颜六色的,看上去像一个巨型调色板。走近了一瞧,才知道那些颜色原来是由蒙盖在凸库上的塑料布、麻袋片、破布、硬纸板和编织袋等组成的,接缝处用绳子连接,看起来破落不堪。
  我们先来到联合国难民署驻克卜里贝亚难民营办公室,在政府难民事务局有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沿着仅有一车之宽的道路左拐右转,车轮扬起的滚滚尘土随风飘落在周围的凸库上。汽车的响声把难民们从凸库中吸引出来。
  前面不远处,一排黄色塑料桶整齐地排放在地上,数十名妇女和儿童站在烈日下等待着打水,两名老妪在一旁摆着地摊出售土豆和西红柿。难民署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水是从附近的蓄水池运来的,每天定时供应,人们按时排队打水。难民营里全是赤贫户,别看地摊上的那几个土豆、西红柿,能摆得起这个地摊的人家在偌大的难民营中没有几户。
  17公里外的哈提谢克难民营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难民营之一,居住的难民最多时高达5.9万名,由于近年来不断有难民被遣返回国,目前仅有11488名难民。我们到这座难民营时,看到几个人在一个凸库前聊天。我提出进凸库看看,主人便示意我进去。从里面看,才知道凸库是用一根根树枝纵横交叉构成的支架,交叉处用绳子系在一起。凸库只有门而没有窗子。如果不掀起门帘,里面漆黑一团。透过微弱的光线,里面的一切依稀可见。这个凸库的直径大约有10米,用树枝做屏风将其分为里外间,里间住人,外间放着几只旧塑料桶和几件再简单不过的饮具,门旁边是面袋子和食油瓶,一盏马灯放在显著位置,是晚上照明用的。由于里面缺少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品,凸库虽小却显得较空,用家贫如洗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主人说,每年的旱季,日子比较好过,如果哪一年的雨季雨水稍多一点,再刮大风,日子就难过了,千疮百孔的凸库到处都在漏雨,里面没有一块干爽的地方。(上)(本报约翰内斯堡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