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人力变资本教育是关键——访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章晟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16
第7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人力变资本教育是关键
  ——访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章晟曼
  本报记者吴迎春章念生
  “亚太经合组织(APEC)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15日在北京开幕,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章晟曼应邀与会。当天下午,记者在他下榻的饭店对他进行了专访。
  章晟曼已年过不惑,在世行任职8年,历任中国驻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世行副行长兼秘书长,1997年担任世行常务副行长,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经验。谈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人才在发展经济和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和地位,他打开了话匣子,其真知灼见给人以启迪。
  世界银行专家曾对世界各国的资本存量作过一项统计,提出了“国民财富新标准”,认为目前全世界人力资本、土地资本和货币资本三者的构成约为64∶20∶16,这就是说人力资本是全球国民财富中最大的财富。“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在中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如何有效地开发、将人力转变成资本?”我们采访的话题就从这里开始。
  “现代经济社会,说到底就是人力加科技。”这是章晟曼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高度概括。他认为,要将人力转变成资本,教育是关键,但需要多管齐下。章晟曼说,中国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重视的。他说,中国在服务业以及制造业等科技含量大的行业方面,将面临人力资源短缺。中国亟需了解国际标准、规则的专家、技术人才。这个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需要一代人的努力。他建议开展政府、企业与教育学术界三方合作,是进行人力资源建设、使人力变为资本的一个好方法。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由政府负担不行,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基本上是政府提供基础教育,由企业提供应用教育,私人来承担专业化的教育。对这三方的构成比例,欧美国家各有不同。中国应根据自己的国情,量力而行。
  谈到人才流失问题,章晟曼认为,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一条客观规律,但可以努力将人才的流失降到最低程度。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的文化根基、民族根基较深,再加上一个好的政策和环境,所学的东西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才就不会外流。章先生的说法当然是有根据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高达82.4万人次。迄今为止,中国在外国学习的留学生达33万人,其中已有11万人学成回国。他们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章晟曼强调,人才资源的开发极为重要,是当前发展新经济和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关键。但是,目前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数字鸿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越来越严重。章晟曼提出,发达国家应该慷慨解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设备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另外,发展中国家要集中有限的财力和物力,选定关键的领域进行投资和发展。同时,世界银行也将给予发展中国家一定的援助。比如,世界银行目前一年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资助约10亿美元。他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努力让“数字鸿沟”变为“数字效益”。
  (本报北京5月15日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