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阅读
  • 0回复

社区自治一年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16
第9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民主法制述评

  社区自治一年间
  本报记者崔士鑫
  去年记者到民政部采访,一位负责同志还在为推进社区自治煞费苦心。近日再去采访,他却给记者讲了一件趣事:他居住的小区原来有个“迷你理发店”,如今却改成了“社区理发店”。
  “尽管生意人可能并不完全明白社区的含义,”他笑着说,“但说明了人们对社区的认识,正在进一步提高。”
的确,就在这短短的一年间,社区自治有了浓墨重彩的几笔。先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文件,接着社区建设又被写进了“十五”计划。更引人注目的是,社区自治的实践,正在全国风起云涌地展开。
城市建设的“永恒主题”
“十五”计划中专门提到社区建设,是有现实依据的。随着城市“单位人”管理体制的消解,大量农村人口的涌入,社区的作用正日益凸现。在未来的5年内,社区自治必然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而刚刚过去的一年间,社区自治取得的骄人成绩,更增强了人们促进社区自治的信心。
——社区自治工作得到充分肯定。1999年底,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不过26个,仅仅涉及部分省、市、区。如今全国除西藏外,都抓了社区建设试点。湖北等省市更提出,抓好社区自治,将成为城市工作的“永恒主题”。
——社区自治探索进一步深化,社区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以前社区自治只是局限于一个区或一个街道,现在青岛、武汉、南京等城市已在所有城区铺开;以前社区建设只集中在大城市,现在地级市甚至县级市如莱州、江阴也都开展得如火如荼;以前东部地区积极性高,现在中西部热情更高。郑州、西宁、银川都把社区建设作为推动西部发展的战略。因为只有城市里有许多民主、文明、服务齐全的社区,才能吸引人才。
——社区建设引起全社会关注,一个社区自治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中央领导一再谈到社区建设问题,公安、卫生、体育、文化、劳动保障等部门,都结合各自职能,把工作落实到社区,适应社区自治带来的变化。
“各界对社区建设的热切与重视出人意料,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取得的成果和效应出人意料,发展的势头出人意料。”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张明亮如此感慨。
轰轰烈烈之后的认识偏差
社区自治,业已成为热点。然而不同于村民自治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冲击,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一时似乎感受不到这一变革带来的明显变化。
这也正是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所在。他们担心,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改革表象之后,社区仍在旧有轨道上继续运行。一年来社区自治暴露出的问题表明,如果对有些问题不从一开始就加以解决,社区自治的进程可能会因此受到阻碍。
记者曾到一个沿海发达省份采访,问起当地社区自治的情况,市里一位负责同志竟不知所问。经记者解释,他才似乎明白了一些,但只知道一些社区服务设施是“有的,有的”。
据民政部门的同志介绍,对社区
  自治的认识与重视程度,目前还很不平衡,中央和某些城市的城区重视,而省一级相对不大关心。尤其不少经济条件好的省市力度反而更弱。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认识上的偏差。社区建设的目的,是要促进城市基层民主建设,最后达到城市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与村民自治一样,这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但仍有许多人没有看到这一点。
认识的偏差带来了相应的问题。一是社区自治中的许多关系没有理顺。基层政权机关如区政府、街道办,仍未转变观念,权力下放,还是把居委会当作一个“腿儿”,用行政方式进行管理。二是投入不够。社区要办事,一定的投入必不可少,比如老人的托老场所,居民的活动场地等等。更重要的是使社区选出的管理者能享受到一定的待遇,才有利于吸引人才从事社区工作。然而,目前不少地方,连居委会的办公场所还落实不了。
瞄准几个亟须抓紧抓实的关键点
中办、国办的文件,“十五”计划
  的肯定,给社区自治注入了新的推动力。然而社区自治在我国,毕竟仍属于刚刚起步阶段,一时间千头万绪,从何抓起呢?
民政部的负责同志认为,有几个点最为关键。
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是起点。目前城市社区划分不尽合理,因此要在社区体制改革中进行科学的规模调整。现在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中,主要有三种类型,地缘型即以主要街巷、道路为界,单元型即一个封闭的小区,单位型即某一单位形成的社区等。但仍有更多形式可供探索。
建立完善的社区组织体系,是重点。特别是建立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包括社区成员代表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前者是决策机构,后者是办事机构。有必要的话还可设社区协商议事会,由社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人士、居民和社区单位的代表组成,行使日常协商议事监督职能。社区组织是社区建设的心脏,其产生和运行机制,需要探索和完善。
转变政府职能,实现重心下移,是难点。社区组织建立之后,要有职有权,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重心下移。在职能转移过程中,要费随事转,否则有职无钱,也什么事都干不成。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不应都在社区建立组织,都给社区下任务,以免社区组织又成为一级“小政府”,失去居民自治的意义。
搞好社区的队伍建设,是支撑点。据悉,民政部门正考虑设立社区工作者这一职业类别,凡从事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必须先要接受专业培训,取得从事这一职业的资格证书。这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一种做法。但首要的还是要有相应的待遇,作为吸引人才的保证。
此外,社区志愿者的多少,也是搞好社区工作的重要支撑。在美国,有50%多的成年人和70%多的大学生,都参加各种类型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而在德国,政府要求未入伍服役的所有中学毕业生必须参加一定的社区服务,当这种服务达到规定要求后,就可以享受被大学优先录取的待遇。相对而言,我国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还有很大差距,有关鼓励和扶持的法律规章亟待出台。
短短的一年间,社区自治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尽管还有许多问题亟须解决,但人们有理由相信,社区自治必将稳步走向深入,给城市基层工作带来巨大的变化。
题图:各职能部门以社区为中心开展工作成为一大热点。河北保定市南市区公安分局裕华路派出所聘请辖区政协委员和部分退休干部担任“协勤员”,协助民警进行社区治安防范并监督民警执法行为。图为所长黄长春向“协勤员”了解社区治安情况和对民警的意见。牛爱国莫玉芳摄影报道(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