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阅读
  • 0回复

拨开迷雾现曙光——重庆国企改革发展再迈新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17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拨开迷雾现曙光
——重庆国企改革发展再迈新步
本报记者范伟国彭嘉陵
在重庆采访的几天里,每天上午都是雾蒙蒙的。这令人联想到,前些年有着重重困难的重庆工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就有如这重重迷雾,让人找不到方向;而今天,迷雾正逐渐散去,曾经是全国经济最为困难的城市之一的重庆开始走出迷雾,露出晨曦。
  2000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亿元,较1997年扭亏增利29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68亿元,较1997年扭亏增利24.52亿元;与此同时,165户国家重点考核的脱困企业,已有102户脱困,脱困率超过60%。
  国家重点支持,重庆举全市之力,国企脱困有了明显成效
  重庆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由于地处西部,它既有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人员多、包袱重、欠账多、设备老化、结构调整任务重等困难,也存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差、观念陈旧、人员素质低等问题,是“东北现象和西北现象的叠加”,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城市之一。
  去年,国家对重庆市国企扭亏在政策上给予了重点倾斜。重庆工业和国有企业终于结束了多年亏损的局面。然而包叙定市长认为,扭亏并不等于脱困,一方面扭亏的基础还不牢靠,另一方面还有不少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还在巨额亏损,并未走出困境。离脱困还差得很远。去年全市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仍高达28亿多元,其中国企亏损企业亏损额达25亿多元,亏损面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工业要彻底脱困,仍然要抓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因此,“十五”期间,重庆仍将举全市之力继续打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攻坚战,为使工业发展尽快步入良性循环打好基础。
  解放思想,结合实际,找到国企改革基本方向
  重庆市委市政府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光有国家的政策支持还远远不够,必须结合重庆实际,找到正确的方向。经过广泛调研,重庆确定了以“七个一批”为重点的扭亏脱困措施。
  “七个一批”为重庆国企解决了哪些问题?我们看看其具体内容。
  重庆国企普遍存在机制不活,产权不明,债务繁重,缺乏活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重庆分别采取不同的办法:
“破产兼并淘汰一批”。这是为了从源头上控制和消灭亏损。除国家批准的59户重点脱困企业的关闭破产外,对特别困难的企业,重庆市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重庆市国有企业破产实施意见》,依照《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更为灵活的措施,对一批中小型国有企业实施破产。
  “改制转机脱困一批”。重庆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在”,鼓励国内外优势企业、名牌企业来兼并重组企业。先后成功引进了荣事达、康佳、白猫等名企,兼并重组了重庆的洗衣机厂、制药厂、无线电厂等,使这些企业有效资产得以利用,开始走出困境。
  同时,“债转股搞活一批”,“加强管理转化一批”,“扶优扶强壮大一批”,“技术改造提高一批”,“军民品分线经营解脱一批”,不同程度地解决了重庆国企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
  通过“七个一批”的实施,去年,全市301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有36%实现改制,国有小型企业有71%实现改制。
  “七个一批”的实施,使重庆工业出现了良好发展趋势:在摩托车配件、仪表等行业培育了13个“小巨人”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投放市场速度加快,出口增长迅猛。非公经济发展迅速,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经济分别增长34%、16%,远远高出国有经济增速,企业所有制结构得到改善。
  打好基础,分类指导,真正脱困大有希望
  如果说去年重庆工业扭亏脱困是重头戏的话,那么,今后几年,重庆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薄弱,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应变能力差,因此,重庆工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下一步的改革和发展关键是打好基础。
  包叙定市长认为,从重庆实际来看,重庆国企要真正走出困境,必须解决三个根本性的问题:经济结构、创新能力和经营机制。过去,对于基础薄弱问题欠债太多。在经济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市场机制、技术改造等等方面,重庆比许多地方都落后,现在再不着手去做,真的就会跟不上全国发展的步伐了。
  缺乏活力和后劲的经济结构,在重庆非常明显,许多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完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经济结构必须尽快调整,如何调?四个字:调优调高。用高新技术改造优化传统产业,开发形成新产业;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形成高新产业。根据规划,到2005年,重庆40%的传统产业要得到改造,形成汽车摩托车、医药化工、烟草、建材、旅游五大支柱产业,同时高新产值要达到20%以上,形成信息、生物、环保三大新的先导产业。这样,经过改造的传统企业和高新企业产值就占到全部产值的60%以上,重庆工业就可以大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重庆至今没有上百亿元销售收入的企业,最大的长安汽车仅七八十亿元。企业小,科研开发和创新能力就弱。因此,组建大型企业集团,也是重庆近期将花大力气的。重庆将着手在企业建立强大的技术中心,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产学研结合和引进与自主开发结合,加强技术和新产品开发。重庆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启动,这对重庆工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体现。
  重庆市经过分析后认为,全市3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除产品无市场、严重资不抵债的70多家走不出来外,其他都要想方设法扭亏脱困,加快发展。下一步重庆国企改革的具体思路是,沿用“七个一批”思想,对国企进行分类指导,对于严重资不抵债、走不出困境的,坚决实施破产;让大多数亏损国企扭亏为盈。这是大有可能和希望的。如果加大扭亏增盈力度,争取亏损企业亏损额减一半,盈利企业盈利额增10%,今年全市工业利润在去年14亿元基础上翻一番是完全可能的。
  包叙定市长认为,重庆国企改革将是长期的任务。至少“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如此。因此,重庆国企改革的路程还相当漫长。
  尽管还有不少困难,但笼罩在雾都上空的迷雾正渐渐散去。方向已明,目标已清,我们有理由相信,重庆工业和国有企业终将走出困境,重庆经济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腾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