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懒得应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17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懒得应聘
  陈乘
  良禽择木而栖,谁不想人尽其才,觅一方能大展拳脚的舞台?各类招聘广告总是最有魅力锁定我们的眼神。然而,就我个人而言,细读招聘条文,常常越读越泄气,读出乌云盖顶般的自卑感来。
  我非科班出身。十五年前,高考落榜回到江南丘陵一条山沟沟里伺弄一方褐土。荷锄之余,历经七年笔耕,在全国大大小小的报刊发过不少星星点点的文字,才有幸被伯乐相中,以一介泥腿子的身份特聘到市电视台作文字编辑,旋即获“十一届湖南省青年自学成才奖”,被团省委、省委组织部联合认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破格录干,脱胎换骨从此不再叫“农民”。拿这点资历,去跟招聘广告上动辄大本以上甚至硕士学历相提并论,岂不贻笑大方。
  因为从最底层一步一个脚印上来,耗费了宝贵的青春年华,虽暗自庆幸搭上了“七十年代后”的末班车,转眼年过而立,于是“三十岁以下”的硬性条文又卡住了我的脖子。这也怨不得别人,知识化年轻化嘛,全怨生不逢时吧。大潮滚滚,怎能逆流而动。
  我想应聘,并不在乎招聘单位不承诺调入,不提供住房之类苛刻条件,只在乎能否拥有一片最大限度发挥潜力的空间。招聘方冷冰冰地一概把“人才”标准限制在“三十岁以下,大本以上”,用固定模式削足适履,删除人才个性,此等“懒汉伯乐”,能给我充足的阳光雨露吗?
  我想起了这样一则故事。传说垂垂老矣的伯乐,为使“相马事业”后继有人,特向秦穆公力荐一“新生代”相马师。没想到当“新生代”历尽千辛万苦相回一匹千里马,却被穆公难住了:竟答不出千里马是何颜色来。秦穆公疑惑不解地望着伯乐,伯乐哈哈大笑,说,这正是其高明之处。在“超凡脱俗”的相马师“第三只眼”里,看到的只是马的骨骼是否饱满,筋蹄是否有力,体态是否匀称……至于毛色是红是黄,是白是黑,倒无足轻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两千多年过去了,伯乐推崇的相马术,为何还没有完全被观念超前、言语新潮的现代人悟透?学历是否能同学力画上等号,有职称的是否称职,三十岁以下是否便是年富力强,这些有现实意义的东西为何反不见有硬性的考核条文?
  选才标准的表象化,趋求“毛色”亮丽,使不少老牛蹒跚的“跛脚马”不择手段弄来文凭,评上职称,将自己装扮得十分光鲜,混迹于千里马行列。而真正有学识者,倘若不幸没有时髦的行头,虽蕴满腹才华,说不定文凭、职称、年龄不曾到位,仍不免骈死槽枥,其鸣也哀。
  倘不能断言所有持有文凭评上职称者都缺乏学识,在作假风日益猖獗的当前,听任文凭、职称、年龄先行,甚至可以定夺一切,未免犯了只见毛色不问筋骨,只求表象不问实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马”之实力展现,只在赛场上,而不是头衔的比拼中,往往是跑不快的“马”,才喜欢把难以说明问题的身外“光环”作救命稻草。如果不把“马之能否千里”作惟一取舍条件,文凭、职称、年龄之类不从主宰地位退为参考因素,“选马”断难客观公正。
  庖丁解牛,能游刃有余,在于眼里不见全牛,忽略表象而掌握内在规律。成熟的相马师,要相到真正的千里马,关键一点也取决于透过马的皮毛,洞察内在精华。英雄莫问出处。白猫黑猫,能捉到老鼠的便是好猫;白马黑马,能跑得飞快的便是好马。
  掏句心里话,面对老在学历、年龄上大做文章的“伯乐”,我实在提不起精神去呼应这类招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