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路检于成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17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路检于成龙
吴昊
  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于在直隶做巡抚时,请假回山西老家治母丧,临行前,他要随从们购买了一些当地的土特产,装了几个大木箱子。同僚中有人怀疑他箱子里装的是金银财宝,于是追赶到娘子关前,对其强行检查,结果什么金银也没有查出来,进一步证明了于成龙的廉洁。但于成龙的家人对此却采取了对立态度,于成龙自己也十分不满。乾隆时代的清王朝贪污受贿已是官场通病,尤其是在直隶这个地方,满汉军民杂处,豪强兼并,八旗子弟横行不法,几乎无官不贪,无商不贿,同僚们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对其进行检查,于成龙都应该欢迎、配合才对,行得正,不怕影子歪,只要心中无愧,不怕半夜鬼敲门。
  事实上于成龙回山西老家探亲带那么多直隶的土特产,装了几个大木箱子,一路招摇,不过是现在人的想法和做法。史书记载,于在楚地做官时,儿子去看他,临别时,只是“署中偶有腌鸭,割半与之”,其他全无,民间有“子公豆腐量太窄,长公临行割半鸭”之誉。装几大箱子土特产,即使是花自己的钱,也不会是于成龙所为。编导们本想弄巧,不想却成拙了。
  轻装简从,不摆阔气,不耍威风,古时清官,率多如此。范仲淹也是做过封疆大吏的,“恩隆九族,遍及亲疏”,对别人总是十分慷慨,但到自己罢官的时候,“不能具还装,至鬻一罢马以行”,就是说连回家的行李也置办不起,只好卖掉一匹老马才登程。唐玄宗时的刘长源做汝州刺史,“清白自将,后去州,送车二乘”,人们送给他两辆车,他才能把家眷和一些日用品拉走,即使如此,他还说:“吾祖罢魏州,有车一乘,而图书半之,不及先人远矣!”他觉得自己还是远远不及自己的先人的。宋范公称在《过庭录》里有这样一段记载,范仲淹的玄孙范君初到平恩任职,曾任右丞相的曾祖父问他带多少行李,君初新婚不久,行装较多,他说:“有十担。”他的曾祖父说:“吾昔赴遂州,只三担,罢官仍旧,不惟缓极易于去就,亦免张外丑也。”范氏家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作为一代廉吏的于成龙,怎么能连这样一点都不懂呢?
  对离任的官员,罢官的也好,致仕的也好,升迁的也好,都应该进行检查(现在叫审计)。对此,官员本人应持欢迎态度。即使没有问题,查一查,自己清楚,别人清楚,上下放心,何乐而不为?如果有的官员,即使没有人举报其有腐败行为,但一调动,或一搬家,行李动辄就有十几吨,几十吨,装一节火车,几个集装箱,也应该问一问他们这些东西的来历,纪检部门必要时对其进行路检,是必要的。你不检,路人就有说法了,传言就不可避免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