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虎书记”的政绩观——记吉林市搜登站镇党委书记刘保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18
第1版(要闻)
专栏:

  “虎书记”的政绩观
——记吉林市搜登站镇党委书记刘保忠
新华社记者刘德玉鲍盛华本报记者李仲春
  今年2月28日,中共吉林省委作出决定,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刘保忠同志学习”,“做刘保忠式的好党员、好干部,自觉实践党的宗旨。”
  这一号召发出后,使全省农村正在广泛开展的“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顿时又腾起了一股热浪。因为,在刘保忠的领导下,一个落后乡镇不到两年实现了从乱到治的“神奇一跃”,令人惊叹。他的生动事迹就像一面镜子,使许多党员干部照见了自己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存在的差距。
  刘保忠深有感慨地说:“我想办的事情之所以能办成,正像群众议论的那样,因为我‘虎’!”
  先给自己“断”后路
  刘保忠现年46岁,满族,曾任吉林市永吉县杨木乡村党支部书记、乡经营管理站站长、副乡长、乡长、党委书记。1998年9月15日,他被调到搜登站镇任党委书记。1999年4月,搜登站镇划归吉林市船营区管辖。
  当时的搜登站乱成一片:全镇共欠外债近千万元,拖欠干部教师工资9个月;9年累计超生1286人;黑社会分子把刀架在个体户脖子上收“保护费”;1997年,派出所所长被杀;上访者络绎不绝,全镇600多万元统筹提留款收不上来。
  “谁来当书记都白扯。”“他刘保忠多个啥,三头六臂也没用!”刘保忠上任第一天,周围不少风言风语。
  刘保忠的倔脾气上来了,在当天举行的镇干部见面会上,他先给自己断了后路:“搜登站不就是穷吗,咱想法儿把它整富,两年内不变样儿,不用大家撵,我自个儿就卷铺盖儿回家种田!”
  改革的第一板斧先从镇机关食堂砍下去,召开食堂竞包会。
  接着,广播站、镇办小企业等多个部门相继竞包出去。在刘保忠上任的第二十一天,拖欠干部教师的9个月工资全部补齐。全镇招待费一年减掉近40万元,各种不合理开支减少90多万元。村干部精减80多人。
  “治穷致富先治党”
  刘保忠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搜登站的面貌,必须从整顿党员干部队伍入手,治穷致富先治党。
  1999年春和2000年8月,镇党委先后两次对党员队伍进行了集中整顿。根据党章,紧密结合全镇党员队伍的实际,制定了18条具体评议内容。党员逐条对照进行自我检查,组织党员进行互评,组织村民代表对党员逐一进行测评。两年共处置不合格党员90名,占党员总数的10.5%。同时大力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两年来,共发展新党员86名,36名新党员当上村社领导。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
在整顿党员队伍同时,对村干部队伍也进行了整顿,对不称职、群众不拥护的干部果断地进行调整。对违纪违法的干部,坚决查处,恢复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在党风改善、干群关系密切后,刘保忠又千方百计发展全镇经济,尽快增加农民收入。全镇农业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建起了绿色蔬菜基地、中草药基地和家禽养殖加工基地。去年,在全省农民人均收入普遍大幅下降的状况下,搜登站镇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12.6%。
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搜登站吸引了大批客商前来投资兴业。两年来,全镇共引进企业21家,到位资金3200多万元,实现税收193万元。
“对群众负责也是对上负责”
过去的搜登站镇是远近闻名的“上告镇”、“上访镇”,党群、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刘保忠到任后,自己直接接待上访群众。在他到任的头三个月,有一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接待群众上访上。在一年多时间里,刘保忠接待上访群众2300多人次,解决各类问题760多件。
刘保忠说:“我是个农民出身的干部,深知农民的苦处和艰辛。我当了干部,只想为农民群众多办点实事、好事。”
当农民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刘保忠尽其所能,全力保护。1999年12月,搜登站村一农民办的粮米加工厂的3500多公斤稻米,被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执法队没收了。这个农民哭着来找刘保忠。刘保忠了解完情况后,当即给县工商局局长打电话协商。工商局长过问了此事,把卖粮钱退给了这位农民。
刘保忠说:“对下负责就是对群众负责,对群众负责也是对上负责。”
由于离吉林市区仅有20多公里,搜登站成了黑社会分子的窝点之一。前些年镇里社会治安相当混乱,集贸市场行窃者明目张胆,旁观者怒不敢言;村匪屯霸欺压群众,干扰村务,没人敢管。刘保忠到任后说,“如果不把他们彻底打掉,老百姓就不得安宁,那就是我们太无能了。”
刘保忠几次在大会上公开宣布:“黑社会和村匪屯霸别跟老百姓使横,你来找我刘保忠,看是你厉害还是我们共产党员厉害。”
两年来,全镇范围内共打掉各种犯罪团伙4个,拘留39人,逮捕22人,劳教5人,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敢让大家向自己看齐
刘保忠之所以对歪风邪气敢抓敢管,对不良现象敢于斗争,就在于他自身堂堂正正、干干净净、敢让大家向自己看齐。他认为,抓廉政建设,关键在“一把手”,“一把手”收1元钱,下面就敢收100元。你不收不吃,下面也不敢。
刘保忠到搜登站的第一个春节期间,一些镇干部到他家或办公室,有的送钱,有的送物,他当时就予以拒绝,实在推不掉了,事后送回,有的委托镇纪委书记退回。
在搜登站有搬家送礼的习俗,叫“烧炕”。1999年11月,镇机关住宅楼竣工,镇粮库和供销社职工住宅楼也交付使用。在刘保忠的严格要求下,镇机关干部搬家时没有一个设宴请客的。就在搬家期间,刘保忠的女儿结婚,刘保忠的爱人要办一下,刘保忠耐心地做爱人和女儿的工作,悄悄地办理了孩子的婚事,没有办一桌酒席。
刘保忠不仅严于律己,而且对家人要求也特别严格。不准要人家的东西,不准收人家的钱。有的机关干部和刘保忠帮助过的人,送一些农副产品、衣服、现金等都被退回。有的推托不掉,就按价把钱送去。在刘保忠的带动下,搜登站镇形成了良好的党风和政风,干部心齐了,群众气顺了,干劲更足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