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泡泡糖被扔上了房顶——“卡片食品”忧思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18
第9版(假日生活)
专栏:

  泡泡糖被扔上了房顶
  ——“卡片食品”忧思录
  聂伟
  近几年,笔者上小学的孩子手里一直变换着各种各样的卡片,两年前是球星卡,后来是动画卡、文学人物卡,这些卡片都是小食品生产厂家为了销售产品而在包装中附带的。最近,孩子兜里经常装着一些“大大”泡泡糖,房间里也到处扔着“大大”泡泡糖,这些都是孩子为积攒随糖附送的“小精灵”卡片而买的。其实他并不喜欢吃这种泡泡糖,他说:我只要卡片,泡泡糖都送给同学了,有一次我还把泡泡糖扔上了房顶呢。孩子告诉我,他们班上的一位同学有一次一下子买了15包“大大”泡泡糖,取出卡片后,他在座位上双手把几十块泡泡糖向身后一扔,“天女散花”,惹得同学们纷纷争抢。
  可以推知,“卡片”促销确实能为厂家带去滚滚财源,可显而易见,也给成长中的孩子们和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带来了诸多的弊端。
  首先,这是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这些“卡片”商品厂家,利用了小学生辨别利害能力差的弱点,靠误导小学生的消费争抢小食品市场份额,这必然会使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受到污染,也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利益。
  其次,这种促销方式助长了小学生为玩不为吃、弃本而求末的消费方式及行为模式。孩子告诉我,一次和同学放学回家,一位同学在校外小店买了一袋带卡片的方便面,留下卡片后,这位同学将整整一袋方便面扔进了公共汽车站的垃圾桶。
  小学生买“卡片食品”是为攒成套。为了凑齐几十张卡片,就要买上百袋食品。若小学生从小就视浪费为常理、为时尚,不以浪费为耻,我们的社会将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其三,孩子对卡片的兴趣远远大于对学习的兴趣。孩子说,玩卡片成了不少学生的课间活动之一。这种玩法,既影响学习,又影响健康有益的课间活动。
  其四,对小学生心理会带来负面影响:球星卡无疑会助长孩子盲目的追星心理。
  他们往往对球星的生日、身高、体重、球衣号码烂熟于心,可做起作业来却心不在焉。还可以做个比较:对科学家的名字和事迹感兴趣的小学生恐怕不足“球星迷”的万分之一。
  同学之间对卡片数量攀比,这也是对孩子们健康心理的破坏。
  其五,小学生正是知识与智力的成型期,有时他们无法辨别真实与玩笑。而不少卡片的内容荒诞无稽,其对小学生知识的误导也是一大社会隐患。
  荒诞动画故事完全是一堆驴唇不对马嘴的大杂烩:“三国群英”里的张角开拖拉机、马超泡方便面、陆逊玩起了手持游戏机。
  “卡片文学”中还不乏错别字,“地平线”成了“地平给”,“丛林”印成了“从林”。
  侵害我们的孩子、危害我们的社会。“卡片食品”劣迹斑斑,却能常年不衰地占领着校园市场。眼下这一队伍还在悄然“扩军”:方便面之后跟上了膨化食品,泡泡糖又“异军突起”,下一步也许还会有饼干、巧克力之类的新生力量加盟。大概,“玩具”也可效仿,“文具”也将入编。
  我在写这篇批评报道时,孩子天真的小脸上满是不高兴,缘由是“我的卡片还没攒齐呢”。如此下去,灾莫大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