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打造中国海洋渔业强县——访福建省连江县委书记俞风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18
第11版(专版)
专栏:

  打造中国海洋渔业强县
——访福建省连江县委书记俞风云
江宝章章文秀
  刚刚踏入新世纪,全国海洋渔业大县——福建省连江县就传来喜讯:该县2000年的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7.6万吨,全县人均产量达到877公斤,其中海水养殖产量28.5万吨,捕捞产量28.4万吨,水产品加工量17万吨,渔业产值32.4亿元,加工产值14亿元。全县水产品产量仍然雄居全省首位,全国第二。为此,记者慕名走访了该县县委书记俞风云同志。
  刚从海边渔区风尘仆仆回到机关的俞风云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五”,连江县水产养殖业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渔民克服了前所未有的油价上涨带来的种种困难,发展多种经营,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计划指标,实现了品种多样化,还确立了大黄鱼、鲍鱼、对虾、太平洋牡蛎等四大水产养殖强项;同时,质量上也实现了从卖原料到卖产品的转变,这些都为“十五”期间从渔业大县走向渔业强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围绕努力实现中国第一海洋渔业强县的目标,连江县提出了总要求:“建设安全养殖区域,引进最新科技成果,拓展优质品种空间,出炉市场走俏产品,打响连江水产品牌,创造最优经济效益。”俞风云认为,连江作为全国海洋渔业大县,优势突出,捕捞上不仅拥有技术装备先进的渔轮,还有一大批技术娴熟的渔民;浅海面积广阔,10米等深线以内还可供开发利用的达42万亩,从集体到私营的加工企业达到453家。此外,连江县港口资源丰富,海洋渔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已从滞后型走出来,开始向适应型、超前型转变;地理上靠近台湾濒临马祖,背靠省会,水陆交通便捷,发展的前景不可限量。
  挥着有力的手势,俞风云言简意赅地阐述了连江县建设中国海洋渔业强县的目标:“十五”期间,连江的水产量要达到65万吨,养殖面积达40万亩,水产品加工量要突破总产量的50%,向全国渔业第一大县的位置冲刺。新世纪的第一年是“十五”计划的起步年。俞风云认为,要实现渔业第一强县的目标,2001年最为关键。因此,连江县对2001年水产业发展的要求是:量上发展,质上提高,扎实奋进,打牢根基。具体可概括为三大战役:首先必须调整好水产养殖业的内部结构。一方面是养殖品种的调整,发展真包公鱼、弹涂鱼、羊栖菜、泥蚶、海鳟鱼、泰国黄鳝、南美洲白对虾等优质高附加值品种,引进推广高位池养虾等先进养殖技术并逐步形成规模;另一方面是调整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增加藻类加工三条生产线,藻类加工量达到1万吨,在虾皮、丁香鱼加工的基础上,上马新的如鱼香肠、即食马鲛鱼片等加工制作,并打响“连江鱼丸”品牌。同时,还要重点做好罗源湾养殖区的布局调整,下决心投巨资,建好抵御台风防风安全养殖区域,避免风灾造成养殖损失;第二是要建设好三个基地,即建设好123家大黄鱼、鲍鱼、太平洋牡蛎、海带等种苗基地,东洛岛深水大网箱的新品种中试基地,官坞海洋开发公司、百胜海味厂、旭隆公司、大官坂综合养殖区、马鼻岗屿网箱养殖区等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以及建立大官坂垦区水产养殖科技园区;第三,要建立起“四大网络”,即三级科技示范网络,养殖病虫害防治测报网络,电子商务网络,实现网箱养鱼、上“网”卖鱼,培育连接各乡镇水产营销大户,建立完善的、与全国各大中城市市场接轨的营销网络。同时,还要加强实施海洋环境、种苗场规范化、浅海滩涂开发、质量标准、安全生产等五大管理,千方百计保护渔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确保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俞风云的一番精彩描述,把记者带入了充满绚丽色彩的新境界。我们预祝连江的明天更美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