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陈宝国谈《大宅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18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创作手记

  陈宝国谈《大宅门》
维国
《大宅门》正在热播荧屏,日前记者采访了主演之一白景琦的扮演者——陈宝国,谈了他对《大宅门》的感受和表演心得。
  演员到了我这个年纪,也就是说演了这么多年的戏,到了一个坎儿上,演技上到了一个高度、一个层次以后,再往上迈一个台阶特别难。需要机会,这时候就要靠运气了。再拍《大宅门》,郭宝昌唯一在演员名单上画圈的就是我。
  郭导曾经选择了很多演员,最后选定我以后,我们谈了很多次,他让我看本子,让我来谈对这个人物、对这种地域文化的理解,对白景琦这个阶层人物的理解。我和郭前前后后对剧本和人物碰撞了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我对这个人物和剧本产生了相当浓厚的感情。当时有人说我是押宝,我没这么想,但如果我是押宝的话,那么我觉得人生应该押几次宝,我这个宝押对了。
  《大宅门》写了一个封建专制下大家庭的深墙大院里的故事。斯琴高娃曾把《大宅门》比喻为现代《红楼梦》,这是一个读者或者一个创作者自己的感受。
  我当演员20多年,看了那么多小说和剧本,写老北京的小说和戏,《大宅门》是最好的。这些年从文学小说到舞台剧到影视作品,对于一个古都北京,仅仅写了她的“胡同文化”,即“平民文化”。但东西南北城,所谓“东贵西商”,都是有说头的。北京文化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胡同文化”,一个是“宅门文化”。而《大宅门》的出现弥补了这样一个空白。
  我从小就生活在北京,东西南北城我全住过,我对这个地方特别感兴趣。北京的民俗、文化对我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觉得特别亲切。
  有人说郭宝昌是一流的演员,二流的编剧,三流的导演。如果看《大宅门》,郭宝昌绝对是一流的编剧,他应该是一个杰出的剧作家。
  剧本是一个绝顶好的剧本,故事非常好看,一部电视剧能否成功可能就在于有没有一个好故事。行里话:舞台看演员,电影看导演,电视剧看故事。
  《大宅门》这么好的一部戏,今年不拍,将来一定会有人去拍。
  白景琦是一个性格很复杂的人物,他的分寸感是很难把握的。白景琦个性很张扬,剧中有情、仇两条线。他一生中与4个女人有关系,她们贯穿了他生命的始终。四个女人的出身、经历也不一样,他碰到这四个女人的场所不一样,对这四个女人的态度也不一样,于是乎会很有“戏”。
  他特别具有反叛性格,于是大家就觉得他挺奇,他真的从小到大都很奇,办了很多奇特的事。
  从小顽劣成性,交日本朋友,杀德国兵,与仇家女私订终身,为那个女人坐过清朝大狱,为那个女人蹲过民国的监牢,最后终被慈母大人赶出家门,发明了多少药方,光宗耀祖,成家立业,济世救民……平民戏我演了很多,包括《老店》里全聚德的掌柜杨明全,《小井胡同》里清末的破落贵族且带有一身酸儒气的文人查四爷,还有《活个模样给你看》里的一个流氓无产者……我拍戏没有任何压力,像《青春之歌》中的于永泽,《红岩》中的徐鹏飞,《北洋水师》中的邓世昌,都是大师一级的人演过的。我生活中胆儿小,循规蹈矩,演戏我胆儿大,但这个胆儿也是练出来的。
  拍戏时,我跟宝昌一同看了4集片子,他说了一句话:“拿下了。精彩、地道。”他又跟别人说:“陈宝国演的这个人物正是我想象的,很准确。”
  原来这部戏有52集,央视只能播40集,但清朝有前25集是不能动的,于是就把民国的27集压缩到15集,所以我这个人物也特别遗憾,失去了很多的戏份,因为前25集基本是母亲戏,但到了民国真正是白景琦站“台口”的,顶家族的大梁了。虽然遗憾,但也无可奈何。我们的电视剧还是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式的结构,最后“打点”打在哪儿,扣在谁那儿。三国一统最后还得扣在司马懿那儿,否则这部戏就是一盘散沙。而《大宅门》这部戏就是要扣在白景琦那儿。
  我说:“宝爷,你这戏没摁住呀!”
  我要挟他:“你要是不写出结尾来,我可不演!”
  他特别当真,特别上心:“你这种情绪怎么好演戏呢?这对你的创作不利呀!”
  我说:“是呀,我理不顺呀。”
他说:“没关系,咱们想咱们想。”
戏最后结在白景琦立遗嘱上。
其实我这20年,是有意无意在给这个角色(白景琦)准备的。我不敢说以后还会不会遇到比这个更好的角色,但他是我目前所遇到的最好的角色。(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