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来自财富论坛的声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21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来自财富论坛的声音
  本报记者田俊荣白天亮
  5月8日至10日,全球近700位政经翘楚、商业领袖云集香港,出席《财富》全球论坛香港年会。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亚洲新一代”,与会者主要探讨亚洲区内逐渐形成的新的商业格局。重点探讨的话题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科技发展”、“亚洲优势何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国新貌:西部兴起”等。现将部分与会者的精彩观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编者
  吴基传:以国际合作消弥“数字鸿沟”
  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认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数字鸿沟”的必然存在。要缩短这种差距,各国政府应当充分认识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经济的促进作用,制定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发展政策,以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在科技、信息和人才方面占有优势的发达国家,应当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帮助欠发达国家发展经济,进一步放宽对技术转让的限制,建立和优化人才培养、交流机制,使技术更广泛地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
  考尔文:用“活力充沛”形容香港最好不过
  《财富》杂志编辑总监考尔文说,4年前《财富》杂志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ThedeathofHongKong)”是一个错误,今天如果《财富》再做一篇有关香港的封面文章,用“活力充沛(Vitality)”这个词最好不过。
  他承认香港作为亚洲地区金融中心的地位没有改变,香港也仍然是外资进入中国内地的重要阵地。“一国两制”在香港也得到较好落实。《财富》杂志此次选择在香港举办论坛,就是对香港回归中国4年的肯定。
  曾培炎:西部开发将有一系列优惠政策
  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透露,为了推进西部开发,中国将增加投入,并在税收、土地、资源、人才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对设在西部地区的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可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西部地区兴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等企业,企业所得税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扩大外商在银行、商业零售企业、外贸企业投资的试点范围;简化外商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对到西部去的旅游者、投资者提供出入境便利。
  戴相龙:美国经济走软,对中国影响不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强调,外部环境变化对中国经济虽有影响,但是中国国内市场巨大,发展经济最主要靠扩大内需。况且从贸易上看,中国对美出口主要是服装、玩具等消费品,不是以电子产品为主,估计对美出口下降幅度不大。
  再从资本流动的角度看,近3年来中国引进的外资中,美资仅占8%,最多的一年也不过是10%。今年一季度,外商合同投资达180亿美元,同比增加40%,实际投资90亿美元,增加12%,这说明外国对中国的投资还是继续扩大的。此外,美元利率下降,对中国引进外资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这意味着引进美国资金的成本降低,可以更多地吸收一些;意味着美元和人民币的利率差缩小,将使中国的外汇资金流出减少;还意味着美国工商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部分资金要转向投资环境较好的国家,估计中国的资本流入会有所加大。
  卢维思:加入世贸将给香港创造巨大商机
  香港特区投资推广署署长卢维思说,中国内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规模将剧增,经济腹地的强盛将为香港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中国内地“入世”后,将在西部地区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海外投资和人才,而香港可充当一个“跳板”,让外国资源进入中国西部。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将会得益于内地不断增加的外国投资。
  王峻涛:本次论坛中国企业家的声音大了很多
  北京时代珠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峻涛认为,与1999年在上海举行的《财富》全球论坛相比,本次论坛上中国企业家的声音大了很多,而且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越来越重视,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了解中国。1999年在上海,感觉给国外投资者介绍中国的时候很累,他们对中国很不了解。经过两年时间后,这一次与他们沟通没有太多的困难,这证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吸引了国际投资者的关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