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法国电视竞赛节目——《楼厢故事》惹风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21
第7版(国际)
专栏:漫步地球村

  法国电视竞赛节目——
《楼厢故事》惹风波
本报驻法国记者郑园园
一个电视竞赛节目在法国引起风波。20天来,它不仅引起知识界的反对,还引起法国最高视听委员会的干预,这在法国电视史上是罕见的。
  这个节目叫《楼厢故事》,4月26日起在私营电视六台的《真实生活》专栏播出。经过层层筛选,电视台从几万名应征者中选出6男5女11名参赛者及50名候选人。他们均为18—30岁的单身者,素不相识,要在同一个屋顶下住10个星期。电视台在巴黎郊区盖了一幢带花园和游泳池、总面积约500平方米的房子,请11人进驻。根据合同,参赛者每月领取约两万法郎的报酬,但须接受一些“侵害其个人自由”的游戏规则:不同外界联系,不看书读报写作,不看电视,还得允许26台摄像机(其中3台为红外线摄像,用于夜间摄像)和50个麦克风24小时不停地摄下、录下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11人受到全面监视,没有隐私可言。电视台每天播出一段经删选的录像带,组织观众评选,淘汰最没有观众缘的参赛者。经过连续淘汰,剩下的最后一对男女胜出。胜者将搬到另一处价值300万法郎的住所,再共住6个月,仍然在摄像机的监视下。如果两人能住满这6个月,这套房子就归他们;否则,也可分享80万法郎的奖金。
  1999年,荷兰首创《老大哥》节目,拍的就是男女青年共居的故事。这个节目在收视率上很成功,欧美国家纷纷效仿。《楼厢故事》其实是《老大哥》的法国版。节目播出后,破了收视纪录,首播当天,就占据当天收视率排行榜第二名。广告费翻了三番。节目上网后,每天上网人数达100万,占法国网民的10%。如此辉煌业绩,令电视六台的领导和股东喜不自禁。然而,知识界却称它为“电视垃圾”。12日下午,200多名抗议者包围了六台总部和摄制现场,把一袋袋垃圾堆放在门口,高呼“解救人质”(指参赛者)的口号。
  以《世界报》为主的媒体也谴责这个节目。认为11个青年人或是由于无知,或是急于成名发财,自愿地接受了苛刻的参赛条件。电视台把这些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关在一个华丽的“牢笼”里,让他们聊天、唱歌、跳舞,挑起他们的情欲,怂恿他们跨过界限。事实上,有些参赛者已经走到边缘了。《真实生活》栏目的这个节目,并不反映真实生活。年轻人在那里因没有劳作而无所事事,因没有阅读而疏于思考,因与外界没有交流而烦躁不安。迄今已有两名参赛者离去,其中一名说:“要回到真实、自然的生活中去。”有批评说,这是对年轻人实施残酷的“心理暴力”。
  在舆论的压力下,法国最高视听委员会九贤人小组5月14日召开特别会议,会后致信电视六台领导人,要求他们改进播送方式,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应当“尊重人的尊严”。具体是指让参赛者“拥有不在观众观察之下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电视六台已接受意见,不再24小时连续拍摄,好使参赛者拥有心理松弛的时间。
  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根据“传播自由”的原则,在目前行政法规的框架中,不能禁止这类节目播出。最高视听委员会怕被扣上“审查官”的帽子,强调他们只有建言权,没有查禁权。怎么办?学界愤然,说电视台自然要考虑收视率,但不能不惜代价。电视节目毕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品格之高下,直接影响教化,影响受众的人格养成。若不用严格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来加以约束,今后不知会滑多远。一旦观众对男男女女寻欢作乐的镜头厌倦了,是不是还要播放色情虐待狂的节目?直播杀人镜头?舆论强烈呼吁制定相应的法规,使影视制作更符合道德规范。
  《楼厢故事》在法国遭到抨击,从一定角度也反映了法国不同于其它国家的文化特质。《老大哥》节目在欧洲国家也受到非议,但是,未达到法国这样激烈的程度。法国的电视节目独树一帜,其讨论节目以富于哲理见长,娱乐节目大多谑而不虐。在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时,法国竭力保持文化大国的地位,坚持文化的多样性,主张法国“文化例外”。而《楼厢故事》的出现,使捍卫法国文化特性的人们感到悲哀:难道法国也逃脱不了“外来模式”的污染吗?(本报巴黎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