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垄断化是时代真正潮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21
第12版(信息产业)
专栏:焦点

反方●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垄断
●不应该拆分中国电信,而应该让小公司联合
  垄断化是时代真正潮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韩德强
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垄断,而且在信息时代,从竞争到垄断的过程极为迅速。
  事实上,垄断是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能形成垄断的公司,是以其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实现了低价格和高质量服务的结合,打败其他竞争对手。因此,垄断常常并不是意味着质次价高的服务,而是价廉物美的服务。世界500强绝大多数是寡头垄断公司,但其产品也是最受世人所欢迎的。不仅如此,垄断性公司还是技术进步的源泉,只有垄断性大公司才有实力进行研究与开发,才有实力收购小公司的技术创新并迅速将其变成成熟商品在世界范围内销售。垄断性公司还是高生活水平的源泉。美国的高生活水平是因为美国存在着数百家垄断性公司,这些垄断性公司为美国人提供了高薪就业机会。如果中国也有数百家垄断各个市场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中国就会成为发达国家。反之,如果中国只有无数的小型竞争性公司,则中国只能是三流国家。
  垄断化才是时代的真正潮流。90年代兼并大潮一浪高过一浪,兼并数额动辄以数百亿美元,乃至上千亿美元计。而且在竞争激烈的电信互联网产业,我们也正目睹着垄断的到来。
  垄断代替竞争,其实还是看得见的手代替看不见的手,是计划代替市场。这就是钱德勒的著作《看得见的手》所叙述的美国经济成长的历史。杜邦公司也可以理解为美国化学工业部,美国橡胶公司是美国橡胶工业部,波音公司是美国民用客机工业部等等。由于管理、计划代替市场协调,使市场交易内部化于垄断企业,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因而比市场机制更有效率。
  美国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实际上是只反价格联盟,不反一体化的垄断公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供产销一体化的,集原料、生产、营销一体化的寡头垄断公司才迅速成长起来,得以击败欧洲、日本以卡特尔、康采恩等价格同盟为主体的非一体化公司,美国经济才成为世界上的最强大的竞争者。
  面对垄断时代,唯一的选择恐怕只能防止垄断者滥用垄断地位。办法有二,一是加强管制,二是允许竞争性公司创立和存在。对于中国电信来说,政府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要求其公开成本、利润资料,规定其利润幅度。同时,多发牌照,让那些觉得中国电信的垄断价格太高、小公司也有利可图的投资者参与竞争。如果这些小公司发现的确如此,自然会对中国电信构成威胁,迫使其改善服务、降低价格。如果这些小公司发现无利可图,则说明中国电信以其看得见的手的优势提供着优质廉价的服务,其利润来自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如果小公司认为自己实力不够,还可以联合起来。如联通、网通、铁通可以联合起来与中国电信竞争,形成寡头竞争格局。只有如此,中国电信才能继续保持一个一体化公司的优势,才能外战内行。否则,如果中国电信被大卸八块,无论横切竖切,整个中国电信业都将落入国际电信巨头之手,无法应对加入WTO后的挑战。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尽管电信业务量有了巨大增长,但全国电话用户总数仍然只有1.5亿户,普及率刚刚超过13%,这与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与此同时,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已高达7250万户,普及率达到5.7%。我们知道,拥有移动电话者绝大多数拥有一部或一部以上的电话。今后的发展趋势很可能不是固定电话数量的大幅增长,而是移动电话普及率逐渐接近固定电话。这意味着,略多于10%的人口享受高度的电信服务,而大多数人却可能享受不到电信服务。造成这种情况首先当然要归因于收入差距,特别是农村与城市的收入差距。但电信运营体制改革也要对此负一部分责任。如果电信体制改革完全按照市场竞争要求进行,长话与市话分离,移动与固定分离,数据业务与传统业务分离,取消交叉补贴,则各电信公司将放弃高成本低收益的农村电信服务,进一步拉大电信鸿沟,从长远来看缩小电信市场规模。目前这一轮电信资费调整已经明显体现出这一倾向,长话特别是国际长话业务资费大幅下调,而市话业务则略有上升。从社会学角度看,经常打长话特别是国际长话的是中国的高收入阶层,而以打市话为主的是低收入阶层,因此这一轮电信资费调整也是一次“劫贫济富”的调整。市场化的自然规律是“劫贫济富”,因此以市场化为方向的电信体制改革,必将使大多数中国人失去享受电信服务的希望,而中国电信业也将失去由于电话普及率大幅度提高而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