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世界屋脊的沧桑巨变——写在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之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22
第1版(要闻)
专栏:

  世界屋脊的沧桑巨变
——写在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之际
本报记者岳富荣王建新李春雷
踏上万里雪域高原,顿觉天高地阔、气爽神清。雪域高原这片古老苍茫的土地,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和平解放50年来,西藏经济、政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沧桑巨变,这一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一条真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祖国大家庭中,走社会主义道路,西藏才会有幸福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历史的抉择——和平解放西藏,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维护祖国统一,是西藏历史和西藏与祖国关系史发展的必然
  走进拉萨市罗布林卡路上的西藏博物馆,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幅幅历史图片,诉说着藏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西藏与祖国悠久而紧密的关系:
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大唐文成公主,藏汉之间即建立了密切的联系。13世纪中叶的元代,西藏正式列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共同谱写伟大祖国发展前进的历史篇章。
  但是,20世纪50年代前的近百年,西藏地方政府对于帝国主义的欺骗和挑拨没有加以反对,对伟大的祖国采取了非爱国主义的态度。这些情况,使西藏民族和西藏人民陷于奴役和痛苦的深渊。
  解放西藏,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实现祖国统一,是新中国面临的重大任务,也是藏族各界爱国人士及西藏各民族群众的迫切期盼。早在1949年12月底,党中央就指出,“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并根据西藏的实际,提出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一举解放昌都,粉碎了帝国主义和西藏分裂主义分子妄图阻止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把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的图谋。同时,中央政府仍努力“促使西藏代表团来京谈判,求得和平解决”问题。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终于派出和谈代表赴北京。经过20多天的谈判,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这段历史我作证!”现年76岁的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金中·坚赞平措说。昌都解放前,老人曾在两任昌都总管手下工作,亲身经历了昌都解放并赴京参与了“十七条协议”签订的有关工作。他说,和平解放西藏,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光辉范例。
  西藏和平解放,是西藏人民从黑暗和痛苦走向光明与幸福的关键一步。从此,西藏在历史必然选择的道路上大步前进:“十七条协议”签订后,人民解放军顺利进驻西藏,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1956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1959年平息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解放;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50年,是西藏各族人民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50年。
  成功的实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各民族政治上的真正平等,西藏各族人民享有广泛的人权,充分行使着当家作主的权利
  5月的高原,春光明媚。西藏自治区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和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在拉萨相继开幕。审议、讨论关于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民主改革后,西藏各民族实现了政治上的真正平等。作为人民代表,我将积极履行职责,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来自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的珞巴族人大代表达玖说。
  民族的团结,来自于民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待民族问题上,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道路。正是循着这条道路,西藏各族人民在政治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等,享有广泛的人权,充分行使着当家作主的权利。
  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西藏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截至目前,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地方性法规150多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环保、卫生诸多方面,从法制上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目前,在西藏的19名全国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80%以上;在自治区、县、乡(镇)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分别占82.4%、92.62%和99%。
  “我和许多翻身农奴作为西藏历史的见证人,深深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西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百万农奴的翻身解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翻身农奴幸福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热地深情地对记者说。长期担任自治区有职有权二把手的热地,出生在藏北比如县一个贫苦牧民家中,他从小就在牧主、部落头人和活佛家里当佣人,饱受凌辱。至今,热地的身上还留着块块伤疤。1990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西藏,在谈到西藏人权问题时,拍着热地的肩膀说,热地过去是农奴,现在是自治区党委堂堂的二把手,这就是人权,理都在我们这边,为什么不理直气壮地宣传。
  50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培养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目前,西藏已形成了一支以藏族干部为主体、各民族干部团结奋斗的干部队伍。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介绍,在全区干部总数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74.9%。
  同时,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西藏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藏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得到切实尊重与依法保护;藏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得到重视和加强;藏民族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抢救和整理。一直作为口头说唱艺术在民间流传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经过有关专门机构的抢救、整理,已变成一部系统完整的文学巨著。
  快速的发展——党中央关怀,全国各地支援,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创业,雪域高原插上了向现代化腾飞的翅膀
  旧西藏没有一条公路。那时从拉萨到青海西宁或四川雅安,往返需要半年至一年时间。50年代初,毛主席号召进藏解放军:“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到1954年12月25日,雅安至拉萨2255公里的川藏公路和青海格尔木至拉萨1200公里的青藏公路横跨世界屋脊,同时通车。为了建成川藏、青藏公路,军民共11万多人投入战斗,有3000多人光荣牺牲,川藏线平均每公里就有一名烈士长眠在崇山峻岭之间。
  川藏、青藏公路建设只是国家在西藏开展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序幕。和平解放以来,正是党中央的关怀、全国各民族的支援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艰苦创业,使雪域高原插上了向现代化腾飞的翅膀。
  1984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了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由北京、上海、天津等9省市帮助西藏建设43个迫切需要的项目。这些被西藏人民称为“金钥匙工程”的援藏项目包括世界知名的羊八井地热扩建工程、能举办国际性比赛的西藏体育馆、一流的现代化大型宾馆拉萨饭店、拥有现代设施的西藏大学教学楼……在短短的1年零3个月的施工期间,内地9省市近2万建筑大军和成千上万的西藏民工开进工地。国家投资4.77亿元,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工程全部竣工后,西藏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批现代建筑。
  80年代末90年代初,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贡嘎机场扩建和“一江两河”综合开发等一大批工程项目开工建设。特别是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为使西藏尽早跨入与全国同步发展的轨道,中央各部委和全国各地加大了援藏力度。实际落实投资达48亿元的62项援藏工程现已全面投入使用,发挥可观效益。同时,自1995年以来,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和15个对口援藏省市先后派出1260多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西藏工作,并投资32亿元,实施援藏项目716个。自50年代以来,中央给西藏的财政补贴和各类投资累计达500多亿元。
  近年来,是西藏发展和稳定的最好时期之一。西藏自治区主席列确介绍说,“九五”期间,西藏经济连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去年达到117.42亿元。目前,西藏已经建立电力、轻工、纺织、化工、机械、森工、建材、民族手工艺等行业,拥有企业近500家,基本形成了富有西藏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3年的706元和2348元提高到2000年的1331元和6448元;农业连续13年丰收,粮、油、肉实现基本自给;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50年沧海桑田,半个世纪岁月如歌。在布达拉宫广场上,著名藏族艺术家才旦卓玛放声高歌:“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它们的妈妈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她用自己的金嗓子歌唱着藏族人民的心声与渴望:西藏在祖国大家庭中充满温暖,西藏的前景充满光明,西藏在新世纪将阔步向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