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古都注入新活力——记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22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古都注入新活力
——记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本报记者蒋建科
编者按:从1991年开始,我国相继在武汉等地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办高新区是实施旨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火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来,国家高新区如同一束束熊熊燃烧的火炬,在全国形成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燎原之势,初步构筑了沿长江流域、环渤海、珠江三角洲以及沿亚欧大陆桥等高新技术产业带,为实现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值此国家高新区成立10周年之际,本报派出记者赴西安、成都、重庆、上海、苏州等地高新区进行采访,并从今天起陆续推出上述高新区的报道。
西安南郊崛起一片现代化新城:高楼林立、马路宽敞,与那座被城墙围得严严实实的老城区遥相呼应。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这就是闻名全国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个在多次综合测评中一直名列全国前茅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在来华的外国游客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来中国不去陕西,等于没到中国;如今,西安人却自豪地说:来陕西不去西安高新区看看,也等于没到陕西。
是的,如果说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古老的城墙,以及数不清的文物古迹,记载着这个古都过去的辉煌历史。那么,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则让人们看到了现代科学技术给这座古都带来的无限活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998年,在西安市工业增加值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占了30%,拉动全市经济增长达4个百分点。2000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70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增长率的前列。走出了一条内陆地区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激活本地科技资源,吸纳外部要素,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业的道路。
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前苏联援建156项重点工程时,陕西获得了24项,而西安就拥有17项,成为接受项目最多的城市。60年代进行的“三线”建设,西安又一次接纳了众多的东部内迁企业,一下子成为新中国通过行政行为组织的全国最大的科技人才集结地。目前,西安的科技和教育实力名列全国第三,全市每年有3000多项科技成果问世。然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西安突出的科技教育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初,许多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外流,形成了科技成果“墙里开花墙外香”、科技人才“孔雀东南飞”的不利局面。
转折发生在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成立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那年6月14日,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的宋健同志,来到西安南郊一片泥泞的麦地里,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铲下了第一锹土。刚刚成立的管委会用市政府拨给的10多万元,在西郊焦化厂招待所里租房办公,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西安虽有突出的科技优势,但却地处内陆,深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界限长期未能打破。而高新技术产业只有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才能健康发展。在当时全局性的市场化改革难以快速推进的情况下,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率先在高新区营造市场化经济环境,通过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促使西安的科技人员走出高墙大院,迅速解决了技术与市场结合的问题。
机制创新给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注入了新的活力。管委会作为政府派驻高新区的管理机构,不是由原来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向开发区的简单延伸拼凑而成,而是按新的管理需要,采用聘任制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管委会不是以“管”为主,而是以服务为主。它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目标,以营造良好环境、服务经济发展为己任。过去,企业要买一块地,需盖78个公章,外加主管副市长的签字。而今天在高新区,无论办什么事,都是“一栋楼办公,一个窗口对外,一个图章管到底”。这种以市场为导向、高效运转的全新管理体系,为技术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西安高新区成功地留住和吸引来大批人才、资金和技术。
大力开展技术创新,使西安的科技优势逐步发挥出来。创业服务中心的英文直译是孵化器,这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发明,但却被西安高新区给用活了。创业服务中心成立8年来,先后建立了5个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总面积达47500平方米,已孵化中小科技企业283家,转化科技成果330多项。
同维公司总经理弓亚斌是个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他和几位科技人员一起攻关,用不到半年的时间,攻克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花20年时间都没有解决的一道世界级技术难题。1999年5月18日,中国电流互感器测试中心对弓亚斌等人研制的磁光电流互感器进行测试表明,其测量范围大大高于国际标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体积只有传统电流互感器的1%,原来逾1吨重的庞然大物变得只有手掌大小,重量仅为1公斤。到2000年底,已有75家企业从孵化器“毕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成为高新区的新兴骨干企业。
针对新创企业普遍存在的开办资金不足等问题,高新区设立了1000万元的“青年科技人才创业计划”和1000万元的“留学生创业基金”,扶持科技人员创业。针对中小科技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缺乏贷款抵押的问题,高新区成立了“科技投资服务中心”,专门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对处于高速成长期、急需提高融资能力的企业,高新区组建了科技风险投资公司,通过股权投资促使发展上台阶。目前,西安高新区有在国内主板上市公司8家,去年以来,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50多家,吸纳股权资金10亿元以上。
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构建,使西安高新区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大批民营中小企业和改制国有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为依托、以“两个创新”为动力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目前,西安高新区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三个主导产业,2000年,三个产业占西安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的比例分别是44.2%、16.6%和16.1%。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