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熔铸八千年陶瓷文化——访“北方瓷都”淄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22
第10版(人文社科)
专栏:文化百态

  熔铸八千年陶瓷文化
  ——访“北方瓷都”淄博
  王新友魏廷宝
  沐浴着浩荡的春风,具有“北方瓷都”之誉的山东淄博迎来了第一届国际陶瓷博览会。4月22日,来自国内五大陶瓷产区以及日本、美国和西欧诸国的陶瓷精品开始在淄博展销,一些珍贵的淄博陶瓷文物和艺术品也开始展出。
  源远流长的陶瓷文化
  淄博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齐国的都城和齐文化的发祥地,陶瓷文化一直贯穿淄博的文明发展史。考古发掘证明,早在8500年前的后李文化时期,淄博地区就开始了陶瓷生产,发掘出的窑炉,是我国迄今所见到的最早的陶窑。
  为了弘扬悠久的陶瓷文化,淄博在本次陶博会上举行了陶瓷文化展,2500余件陶瓷从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展示了淄博陶瓷的历史沿革和灿烂前景。
  古代展区陈列了在淄博境内出土的陶瓷文物珍品249件,漫步其中,仿佛穿越了历史时空。一件件斑驳的古代炻器、陶瓷,记载着久远的陶瓷文化;绚丽多彩的青瓷、雨点釉等古代名品展示着宋金两朝淄博陶瓷业的繁茂兴盛。
  近代展品展示了1840年至新中国成立以前各类陶瓷产品的发展历史。20世纪初,饱受战乱影响的淄博陶瓷,几乎奄奄一息。新中国成立以后,淄博陶瓷业开始了恢复性生产,上个世纪70年代后,相继开发出乳白瓷等新瓷种,它们已走进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畅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8000年的传统文化积淀,50年的新生,淄博陶瓷始终是“CHINA”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从古代土窑制陶到现代的流水线生产,熊熊燃烧了8000多年的淄博窑烈火,熔铸了淄博陶瓷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高超的陶瓷艺术
淄博在漫长的陶瓷文化历程中,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最近的几十年里,淄博艺术人才辈出,赋予了陶瓷这一火与土的结合体以生命的灵性,淄博陶瓷在大师的精心雕琢下更加绚烂多彩。
代表淄博风格的乳白瓷等新瓷种高贵典雅,精美绝伦。“石英踏碎倩影出,冻玉凝脂总不如”、“借来长虹七彩色,千娇百媚高石英”、“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这是对淄博陶瓷的生动描述。
刻瓷艺术是巧用陶瓷造型与釉面的特长,通过锤击刀凿的变幻,来表达情趣神韵。艺术家们将娴熟的书法绘画艺术运用到刻瓷这门艺术上,集国画、版画、油画、素描之长,作品意境高远,成为陶瓷艺术中一朵绽放的奇葩。作为国礼,淄博刻瓷大师先后为美、日等众多国家的元首和国际友人刻制了瓷盘头像。
浮雕刻瓷是淄博美术大师冯乃江创造的,是把刻瓷与陶瓷雕塑、高温彩釉相结合的艺术。一天,他正在一面瓷盘上雕琢,一块泥巴突然落上了瓷盘,冯乃江心中一动,立即操刀雕刻,一只麻雀跃然盘上,这便是浮雕刻瓷艺术的开始。
淄博黑陶凝重浑厚、意蕴深刻。工艺美术大师陈贻谟将传统文化的底蕴巧妙地融入现代感强烈的外形中,使作品体现出他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张衡、祖冲之、孔子、蒲松龄……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形象在他的手中诞生,他创作的作品以质朴的美反映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走向未来的新瓷都
近年来,淄博在发掘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依托山东省硅酸盐研究院等专业科研单位开发高科技陶瓷,使淄博陶瓷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涌现出许多代表淄博风格和特色的新瓷种。淄博也从以前单一的日用陶瓷生产发展到目前的日用陶瓷、工业陶瓷和建筑陶瓷三大基地。
在开发日用陶瓷新品种的同时,淄博在陶瓷机械、高级耐火材料等工业和建筑陶瓷的研制与开发上,都形成了规模,陶瓷产业已成为淄博第三大出口创汇行业。
博览会期间,中外游客2800多人来到淄博,配合陶博会举办的经贸活动,吸引外资5775万美元。国际陶艺发展论坛、陶瓷精品大赛等活动也都取得了成功。为了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淄博陶瓷博物馆以及展出的陶瓷文物和艺术品将长期保存,古老的陶瓷业在淄博这块曾孕育出灿烂的古文明的沃土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