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由“名人”举报说开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22
第11版(社会观察)
专栏:实话实说

  由“名人”举报说开去
盛若蔚
前些日子,对湖南省女巨贪蒋艳萍的公开审判成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与此同时,促成这个“三湘巨贪”浮出水面的84岁老人陈荣杰也成了名人。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找到陈荣杰,向他反映各种问题。陈荣杰似乎成了沟通政府和百姓的一座桥梁。
  对那些投诉无门的百姓来说,倘若通过像陈荣杰这样的“名人”反映问题果真能奏效,固然是件幸事,但若换个角度看,即便如此,也足以令人深思了。为什么在一些地方,老百姓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问题往往无人理睬,通过“名人”反映才会受到重视?为什么一些信访材料尘封经年无人过问,非要等到人代会上人大代表提出才会“从速处理”?这种将人分作“三六九等”说明了什么?
  长期以来,有些党政干部、工作人员养成了眼睛只朝上不朝下的毛病,对领导批示的问题十分重视,很快着手办理。对于“名人”提出的问题也不敢怠慢,因为“名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不解决好,可能会给单位甚至个人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对那些无权无势的百姓的投诉、意见、建议和要求,则缺少应有的热情和认真。因为在某些人看来,这样的问题多解决一个、快解决一个并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少好处,不解决也不会给自己造成多大的损失。现实生活中,来自基层、来自百姓的一份份饱含信任、期待,反映各类问题的信函,在一些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眼里已失去了应有的沉重——敷衍搪塞的不在少数,甚至有的看都没看就扔在一旁。一位“老上访户”告诉笔者,最令他寒心的便是有些干部冷漠的眼神。
  宪法规定,每个公民都有向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有关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然而,在一些地方,这些权利的正常行使却障碍重重,举步维艰。因此,面对越来越多的百姓乐意去找“名人”,甚至不得不找“名人”反映问题的现象,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保证公民批评、建议、申诉、检举权利的实施?如何让那种对百姓来说比蜀道还难的投诉、举报之路变坦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