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历史文化保护:城市的应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22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时空

  历史文化保护:城市的应对
  本报记者李舫
  1870年以前,一般都认为希腊的历史只从公元前776年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时开始。在此以前,希腊的状态被认为找不出充足的史实加以描述。在对特洛伊、迈锡尼和克里特等地进行了成功的发掘之后,荷马史诗中部分内容的真实性才得到了确认。至此,希腊的历史至少向前推进了两千年。
  今天,在经历了无数的教训和挫折之后,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历史建筑所承载的种种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以及希腊的帕提农神庙,都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
  一个城市的历史有多长?
历史文化保护这个命题下所蕴涵的巨大的精神意义和未来关怀,恐怕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如同爱尔兰作家和诗人奥斯卡·王尔德所说的,“往昔的唯一魅力就在于它已是过去。”在这个意义上,城市保护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最为繁重和艰巨的。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从保护建筑艺术珍品,如宫殿、教堂、官邸、寺庙等建筑艺术精品,发展到保护反映普通人生活的一般历史建筑,如住宅、作坊等;从保护单体的文物建筑,到保护建筑物周围的历史环境,到保护成片的历史街区,再发展到完整的古城,这是国际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发展脉络。在历史文化保护的进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市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城市现代化的必要内容,城市现代化不仅仅意味着高楼大厦、立交桥、高架路,更要求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今天,漫步在我们的城市中,我们不能不感慨万千。许多历史建筑已所剩无几,许多古城风貌已荡然无存。
  ——1940年5月,纳粹德国空军突袭荷兰,鹿特丹市在狂轰滥炸中顿成废墟;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近尾声时,梁思成曾在重庆写信给美军有关人士,希望他们在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时,对京都和奈良两座文化古城手下留情,京都和奈良因之幸免,成为日本文明发展线索的证明。这是一个城市在战争中的命运。
  ——十九世纪中后叶,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崛起,对历史建筑采取了排斥的态度。1925年,在巴黎国际装饰艺术博览会上,勒·柯比西耶提出一个巴黎市中心的改建规划。按照这个方案,塞纳河北岸十一至十二世纪形成的菲利浦·奥古斯都城墙以内的老区都将被拆除,而代之以一些对称配置的十字形平面的摩天楼和一些折线形平面的多层房屋。只在孤立的地段上孤零零地保留少数历史建筑,如巴黎圣母院、卢浮宫、荣军院、圣心教堂和艾菲尔铁塔等。该方案虽未实现,但是,这种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对文物建筑的破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一个城市在某种社会观念中的命运。
  不难理解,更多的破坏不是来自战争,更来自愚昧和无知,来自破坏性的修复。在城市发展的旗帜下的更新与建设,使越来越多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世俗建筑被拆除。
  保护历史街区保存城市肌理
保护历史城市,尤其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首先要保护历史街区,保存城市的肌理,这已经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们的共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王景慧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从单体建筑到历史街区保护的发展历史时说:“历史街区保护的概念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复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当时的普遍做法是拆掉老城区,拓宽马路,盖起新楼房。但是不久人们就发现,这样做的结果是建筑改善了,环境却恶化了。推土机随意改变着城镇的面貌,若干文物建筑可能被保存,但历史环境被破坏,城镇的历史联系被割断,城镇的历史文化特色在消失。人们意识到,除了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应该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存历史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
  世界上关于历史街区保护最早立法的是法国,法国1962年颁布了《马尔罗法》。1987年,国际古建遗址理事会通过了《华盛顿宪章》,确定了城镇历史地段保护的现代历史文化保护原则,基本上确立了国际上保护历史街区的概念。
  我国的历史街区保护概念是1986年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提出的,强调对于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予以保护。
  前所未有的重视前所未有的破坏
“前所未有的重视,前所未有的破坏。”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用一句话来概括历史城市保护目前的现状。他说,“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起,对旧城地段的开发也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由于许多城市没有重视历史街区的保护,用一般的城市旧区拆建改造的方式,使得很大一批历史街区在经济发展大潮的冲击下受到破坏。目前许多地方特别是古城的旧城改造的流行做法是在古城内大动干戈,将老旧城区全部推倒重建楼房。开发商或增加住宅的容积率,或将老的住宅楼改建成公共建筑,以求更高的利润,这种过度开发、全面更新的方法对历史街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不仅毁坏了历史街区的地方特色,更割断了其历史文脉。”
  在历史街区保护方面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是山西平遥和安徽屯溪。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其北大街是古城中心街道,保存着完整的传统风貌。黄山屯溪老街既保存了古老商业街的传统风貌,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又繁荣了地方经济。
  山西省建设厅厅长曹昌智则强调城市保护工作不仅是行业内部的事情,涉及法律、文化、历史、建筑等众多领域。常年从事国际经济研究的奥地利经济学家里查德·奈特在谈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城市的应对策略时强调:“城市的问题不应简单看作是城市规划的失败,或者是城市经济的破产。城市问题是作为整体的城市的消失,甚至是死亡。”在全球化的新论题下,整体的城市观和法律保障意识是历史文化保护思想的关键。整体的城市观在城市规划与政策的意义上演绎出许多值得思考的命题。全球性的挑战要求经济、社会、文化的接续过程在各个权利的层次上都能体现城市的真正需求,并保持相互之间的协调。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可持续发展、国际化大都市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华丽而耀眼的标签,我们应该深入进行的是具体、明确、完备的政策表述和法律论证。(附图片)
  左上图:被毁坏的城市下图:城市的眼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