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群众冷暖最关情——记黑龙江宾县宣阳村原党支部书记武玉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24
第4版(要闻)
专栏:身体力行“三个代表”

  群众冷暖最关情
  ——记黑龙江宾县宣阳村原党支部书记武玉学
  本报记者董伟孟辉
  在黑龙江省宾县宣阳村,村民们深深地怀念着老支书武玉学。2000年3月,在宣阳村当了15年村支书的武玉学因患肝癌去世。
  宣阳村过去是全县出了名的“破烂村”,到2000年村里已积攒下120万元的家底,成了远近闻名的的富裕村。
  大伙清楚地记得,当年,村民外出,有河水拦路,十分不便。老武领着村民上山开石头、运木料,经过半个月的奋斗,架起了大桥,使村民进城卖菜畅通无阻。接着,村里开始修路,武玉学白天忙着调车、跑料;晚上,他陪着推土机手一干就是一宿。不到3年,全村道路全部砂石化。村民们说,这是武书记带领宣阳村老百姓奔小康的路!
  桥通了,路顺了,如何找到致富门路?武玉学连续一个月每天早晚骑着自行车到县城看市场,搞调研,提出“南沟菜、北沟瓜、黄烟大蒜和西瓜”的发展思路。在村民们怀疑的目光中,武玉学率先种了13亩西瓜,夏天西瓜上市,拉进城一下就卖了个精光,武玉学背着一兜子钱回村,引得村民们眼馋。大伙儿信服了,第二年纷纷种起了西瓜。如今,全村西瓜种植面积达1300多亩,成为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些年,武玉学带头养过猪、种过瓜、栽过柳,在他的带动下,宣阳村告别了只种玉米等大田作物的历史:村里的联胜屯成为养猪专业屯,联丰屯成为西瓜专业屯,联泰屯成为大蒜、黄烟专业屯……宣阳村人均年收入由1985年的不足三四百元增加到2000年的2400元。
  在宾县,武玉学是有名的“抠门”村支书。县、乡干部下村检查工作,宣阳村的招待饭无非3样:米饭、面条、豆腐。村干部出去开会、办事,村里只给三五元钱补助。
  这些年,为了村里的工作,武玉学没少得罪人。武玉学的弟弟武玉民和另一户村民家的院墙正好建在了要拓宽的新路上。“要么你拆,要么我拆”,村民们眼瞅着武玉学。面对大家的疑问,老武二话没说,硬让弟弟拆了墙。
  大伙的难事,愁事,老武总放在心上。在武玉学心里,有一串放心不下、需要照顾的名字。他有一个红本子,列着村里困难户的名字:春天种了什么、化肥如何,夏天地耥了没有、秧苗怎样,秋天打场没有、收入多少,本子里都记得清清楚楚。村民张洪庆患肺结核多年,妻子也有病在身,孩子年纪又小,日子过得紧巴巴。1996年,张洪庆的女儿张秀英考上了吉林工业大学,成了宣阳村第一个大学生。但张洪庆一家人却为6000元的学费犯了愁。武玉学来了,他掏出2000元钱,撇下一句话:这不是你一家的事,而是咱村的骄傲,秀英一定得念大学。他又发动全村党员干部集资,还把情况向上级作了汇报。经多方努力,张秀英上大学顺顺利利读下来了。
  年复一年的日夜操劳,武玉学被病魔击倒了。就在病逝前几天,他还想着宣阳村的未来,他在支部会议上说:“我要是再干几年,给家家接上自来水,安上电话、暖气,再把路灯架上,吃过晚饭后大家都出去转转、唠唠,咱们的日子不就跟城里一样了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