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职称制度改革的过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24
第11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职称制度改革的过程
  郑富仕:从粗线条来划分,我国职称制度改革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过程:
  1.自解放初期至50年代末的技术职务任命制度。国家规定统一的技术职务级别,单位根据需要和机构编制确定技术职务,并任命人员,提升职务就可增加工资。主要的技术职务有工程技术人员、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新闻出版人员等,职务也分等级,如教授、副教授、讲师、教员、助教。到了60年代初期,由于国家经济困难,工资基本处于冻结状态,这种需要增加工资的职务任命制度基本上停顿了下来。
  2.自1977年至1983年的技术职称评定制度。作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小平同志的指示,实行了技术职称评定制度。只要评上相应的职称,不需聘任职务,不用履行职责。技术职称实际上成了工作成就、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标志。评定职称的专业范围涉及22个系列。1983年9月,中央决定暂停职称评定工作,进行全面整顿,并研究改革方案。
  3.自1986年开始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1986年,中央决定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其主要做法是:企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范围内,结合本单位专业技术工作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岗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评审委员会评审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企事业单位在获得任职资格的人员中聘任。聘任职务有任期,在任期内履行职责,并享受相应的职务工资待遇。
  专业技术职务是与行政职务并行的另一个职务系列。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后,已经不存在“评职称”这一概念,实际上评定的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这种资格仅是聘任职务的条件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