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豆汁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24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名家茶座

  豆汁记
  赵大年
  豆汁是北京人喜爱的传统饮料。把豆腐磨成浆,发酵后煮沸,大碗盛,趁热喝,就着吃炸焦圈和辣咸菜丝儿,别有风味。春秋提神,寒冬暖胃,尤其是盛夏喝豆汁,越烫越辣,越辣越烫,出汗凉身,清热祛暑,妙不可言。它不含兴奋剂,却也能上瘾。您若离开北京,喝不着啦,定会时常想念。梁实秋先生就是如此。他去台湾多年,北京情结难以释怀,听说家乡变了,高楼林立,汽车满街,便在散文里问道:“要是没有豆汁和大冰糖葫芦,那还是北京吗?”
  也有外来客人初次喝豆汁吓一跳的笑话。某君初尝这带酸味的绿豆浆,吓得赶紧吐掉,还悄声告诉老板:“你这豆浆馊了,别卖啦。”日本教授日下恒夫是个“中国通”,曾在复旦大学攻读中文,能用流利的北京话和上海话演讲,有研究老舍作品和生平的专著。他曾问我,怎样才算个“北京通”?我说,那你就先去喝豆汁吧。两年后他高兴地说,第一口差点没吐,后来一次能喝三大碗。只可惜东京没有卖豆汁的。
  京剧《豆汁记》描写一位穷书生饿倒在叫花子门外,被叫花子的女儿金玉奴用豆汁救活一命。后来他与金玉奴结为夫妻,考中进士,当官变了心,将金玉奴推落河里……故事很曲折,不必细说。然而豆汁能入戏,叫花子家里也有豆汁,足以说明它是一种大众化的食品。
  《城南旧事》记叙了童年林海音的生活环境和许多真实的故事,同名影片使它家喻户晓。前几年林海音女士回到北京,故地重游,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请她吃饭,吃什么呢?去喝豆汁!兴奋之余,林女士还给店家提了三点意见:豆汁不烫,碗小,辣咸菜应该是丝儿而不该是丁。舒乙哈哈大笑:您真是行家呀!她沉吟半晌,说:喝豆汁是我童年的梦啊……(附图片)
王复羊配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