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部署今后十年扶贫开发工作温家宝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25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部署今后十年扶贫开发工作温家宝作工作报告
  本报北京5月24日讯记者江夏报道: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今天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会上作工作报告时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历时七年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已经基本完成,我国扶贫开发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了扶贫开发的新形势,认为扶贫开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将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新阶段的扶贫开发目标更宏大,任务更艰巨。我们要振奋精神,乘胜前进,开创扶贫开发的新局面。
  这次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进入新世纪后,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的成就和经验,讨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部署今后十年的扶贫开发工作。
  温家宝在报告中指出,“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和明确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七年来,全党动手,全社会动员,各方支持、合力攻坚,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过七年的扶贫攻坚,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减少到300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下降到3%左右。除了少数社会保障对象和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特困人口以及部分残疾人以外,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中央确定的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性成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一件大事,而且在人类发展史上也是一个壮举。
  温家宝指出,扶贫开发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社会稳定,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扶贫开发的实践中,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主要有:把扶贫开发作为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的大事,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从我国基本国情和贫困地区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确定扶贫开发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开发式扶贫的道路;重视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眼于贫困地区的长远发展;实行政府主导,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温家宝说,总结扶贫开发的成就和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使全国人民共同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只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只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才能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民族繁荣和国家富强。
  温家宝说,在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扶贫开发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阶段的扶贫开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进行的。全面分析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正确制定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对于进一步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十分重要。按照解决温饱的标准,目前全国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有3000万人,这是需要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特别关注、重点扶持的特困群体。此外,目前已初步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于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同样需要继续扶持。目前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特别是集中在这些地区的贫困乡村,应当适应贫困人口分布状况的这一变化,确定下一阶段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和范围。新阶段的扶贫开发,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开阔工作思路。同时要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扶贫开发要与西部大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扶贫开发的具体措施要与西部大开发的重大项目相互衔接和配合,发挥综合效益,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改变面貌的步伐。
  温家宝强调,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只是扶贫开发、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阶段性胜利。巩固扶贫成果,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小康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定不移地把扶贫开发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此,中央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新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提出2001—2010年我国扶贫开发总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尽快解决极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为达到小康水平创造条件。根据这个奋斗目标,今后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一是尽快解决3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对象。二是帮助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巩固的贫困人口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稳定脱贫。
  温家宝指出,新阶段的扶贫开发,要坚持以往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同时要根据改革开放新形势和贫困地区的发展变化,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为了适应扶贫开发的新形势,“纲要”根据目前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和特点,把国家扶持的重点放在中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一些特困地区。现在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本着集中连片的原则,在中西部的上述四类地区内,综合考虑全县农民的收入水平、贫困人口数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等因素,确定一批扶贫任务大的县,作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央予以重点支持。对各级政府总的要求是: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省级政府对本地区的扶贫开发负有总的责任。这次“纲要”强化了资金到省、权力到省、任务到省、责任到省,增强了省级政府的统筹协调能力,加大省级政府的责任。组织扶贫开发工作,关键在县。中央确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就是要进一步突出县一级的扶贫责任。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坚持以扶贫开发为中心,把扶贫开发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在目前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情况下,强调扶贫开发到村到户更为重要。扶贫开发到村到户,就是要工作到村、措施到户。要根据每个村、每一户的不同情况,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研究制定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规划是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以县为基本单元、以乡村为基础制定规划,在此基础上形成全省的扶贫开发规划;扶贫开发规划要纳入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西部地区的扶贫开发规划要与西部大开发的总体部署相衔接。
  温家宝指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确定了今后10年我国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是继《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之后,又一个指导全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的统一部署,扎扎实实抓好落实,确保“纲要”的顺利实施,全面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第一,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千方百计增加贫困人口收入。要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同时积极稳妥地扩大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是解决治水、改土、修路、通电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问题。扶贫开发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并使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搞好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小流域综合治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三,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促进贫困地区社会全面进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等有关部门在安排工作时,要从贫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实际出发,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第四,不断增加扶贫投入,努力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按照新阶段扶贫开发任务的要求,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扶贫资金。中央财政要根据财力增长水平和扶贫工作需要,逐年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要继续安排扶贫贷款,增加贷款总量。各省区市也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不断增加扶贫投入。必须进一步严格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对挤占、挪用和贪污扶贫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第五,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继续动员全社会扶贫济困。党政机关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以及社会各界开展的扶贫济困活动,要继续坚持下去,搞得更有成效。
  温家宝强调,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继续推进扶贫开发是贫困地区各项工作的中心,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充分认识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切实改进干部作风,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扶贫开发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严格督促检查,确保扶贫开发工作的健康发展。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主持了今天的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负责人及分管扶贫开发工作的负责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负责人,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今天的会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