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亚欧会议——从平等伙伴到广泛合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25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亚欧会议——从平等伙伴到广泛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周弘
  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传统的跨大洲国家之间能否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起良好的对话与合作关系?自1996年开始的亚欧会议给国际关系领域里的合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这种模式不是建筑在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强力理论基础上,而是维护了国无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用磋商的机制增进理解、解决矛盾,用互利的方式发展合作。
  平等的伙伴关系———国际合作关系的准则
  亚欧会议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这就是在不同制度、不同历史文化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建立起平等的伙伴关系。李鹏总理在首届曼谷亚欧会议上阐述中国对于亚欧新型伙伴关系的五项原则: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二、求同存异、彼此借鉴,三、增进了解、建立信任,四、互利互惠、优势互补,五、面向未来,共同发展。这些原则得到了亚欧国家的普遍接受。这种新型伙伴关系的确立,为亚欧会议成员国之间不断拓宽和加深的对话与合作提供了原则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国无分大小强弱,都可以根据各自关心的问题提出动议,进行协商和讨论,并且本着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精神,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作出决定。
  亚欧会议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在多层次和全方位上体现了平等的伙伴关系。所谓“多层次”就是在亚欧之间,除了两年一度的领导人会议这个主要的政治渠道以外,还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各国外长、财长,以及其它部长等高层官员会晤机制,以及亚欧企业和社会各界之间形式多样的交流机制。所谓“全方位”,就是指在亚欧会议的政治共识之后,又在政治对话、经济合作和社会文化交流等三大领域设计了许多的后续行动,使亚欧领导人达成的协议能够成为亚欧国家人民之间的往来和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亚欧之间的联系纽带于是就延伸到了政治、经贸、科技、环境、教育、文化等许多领域。这些纽带将亚欧各国和各国人民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国家平等的原则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意愿使亚欧国家能够在冷静思考各自国家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就发展经济、促进贸易产生广泛的共识,并且将发展经济、技术、科学等领域里的合作当作优先发展的目标。同样,由于有了相互尊重、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在亚欧不同制度国家之间的政治对话也就成为可能。这种对话毫无疑问地有利于地区的安全和发展。
  亚欧合作向纵深发展
  由于亚欧会议提供的是一个亚欧之间广泛合作的多层联系纽带,这些纽带很快就将亚欧之间的合作从最初的政治意愿带到现实生活中的各个纵深领域。在这方面,中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在1996年3月泰国曼谷首届亚欧会议之后,中国就于6月在深圳主办了首届亚欧海关署长会议。会议成立了简化和协调海关的工作组,打击非法毒品贸易和其它国际犯罪的执法工作组,为这些领域里的亚欧合作建立了联络官机制。次年4月,北京又主办了亚欧技术合作专家会议,为亚欧在农业、环保和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合作提出了行动建议,并向亚欧基金捐款100万美元。
  1998年伦敦第二届亚欧会议正遇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总理朱镕基在会议上明确地表示了中国对亚洲经济的信心,重申中国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决心,并且提出要加强科技合作,推进国际金融体制改革。欧盟方面赞扬了中国坚持货币不贬值的正面作用,并且提出在世界银行建立一个总值为5000万欧洲货币单位的亚欧会议信托基金,为亚欧会议成员国提供重组金融业的专业建议和咨询。这种积极的动议同样得到了中国的支持,中国政府向该基金捐款50万美元。
  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金融体制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中国不仅作出了负责任的承诺,而且就国际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积极的建议。2001年1月,中国财政部长项怀诚在日本神户举行的第三届亚欧财政部长会议上主张:一、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在选择汇率制度时,需要综合考虑各自的经济规模、开放程度、储备水平以及金融监管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汇率制度应当是多样的;二、汇率制度应当与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总体协调,保证汇率制度的持续和稳定;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当敦促主要货币储备国在制订政策时考虑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减少对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冲击;四、东亚国家应当通过金融合作,完善地区自我融资机制,加强东亚国家整体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这些建议既符合东亚国家的发展实际,又指出了国际金融体制中的问题,并且就双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可行的建议,把亚欧之间的合作推到了一个更高更深的层次。
  中国为亚欧多层次合作设计了许多活动。中国倡议的亚欧科技部长会议确定了亚欧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原则和优先领域,涉及到了科学、环境、技术改造、农业等多个领域。北京还召开了亚欧文化产业和文化发展会议,开办了第二期亚欧暑期学校,举办了亚欧书商版权交易研讨会。亚欧青年志愿者在北京和山东举行了保护母亲河绿色行动。去年,朱总理还提出召开亚欧环境部长会议、开展亚欧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合作、举行亚欧执法机构打击跨国犯罪研讨会等新的合作倡议,得到了亚欧各方的一致支持,并被列为第三届亚欧会议正式的后续行动。
  当然,在亚欧合作的过程中,矛盾与分歧也是在所难免的。例如,亚洲方面希望欧洲成员在技术转让、对外投资、强化金融监管、培训国际金融人才、消除非关税壁垒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而欧洲方面则强调亚洲国家在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产业经营信息等方面进一步改善,等等。但是,亚欧会议的成员国在合作的过程中找到了更多的共同利益,例如,它们都认为,促进贸易、加强科技交流、投资人力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拓展文化交流是双方的利益所在,亚欧之间不仅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反而有许多共同的利益。
  亚欧会议对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从亚欧之间上述合作的实例来看,亚欧会议是洲际间平等合作的一个典范。这种典范的作用首先表现在不同国情和不同利益的合作者之间能够通过建立交往机制,增加信任、扩大共识,寻求并且发展共同利益上。在国与国之间,利益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利益的重合也是存在的。不同的解决矛盾的方式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用冲突的方式解决矛盾有可能在解决了一种矛盾的同时,损害共同的利益。亚欧会议给国际关系提供的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用和平、沟通、了解、互助的方式扩大共同利益。
  要创造这种双赢的局面必须有一个先决的条件,这就是国与国之间平等的原则。亚欧会议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5万亿多美元,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亚欧会议的各项活动,特别是贸易促进、技术交流、人员培训等,主旨都在于进一步发展。亚欧会议没有美国的参加,它的成功经验证明了国际事务不仅不应当由一两个大国主宰,而且如果采取平等协商、解决分歧、互利互惠的方式,世界不仅更加进步,而且更加安全。历史文化、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不同不应成为合作的桎梏,因为没有哪一种文化对于世界人民的发展有最终的答案,世界各国人民只有通过交流和相互学习,才能找到促进人类发展的方式和资源。所以可以说,亚欧会议的模式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典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