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当今世界更需要通过平等协商加强不同文明的交流新世纪的亚欧对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25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热点观察

  当今世界更需要通过平等协商加强不同文明的交流
  新世纪的亚欧对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
  第三届亚欧外长会议是新世纪伊始受到全球关注的一次高层次的重要对话。不难想象,人们对其成功举办以及它反映的合作趋势抱有很高的期待。
  这里面,首先一个、当然也是最直接的考虑,来自地缘经济的角度,即亚欧两大洲之间,都对增强与对方的经济、贸易、技术等等方面的联系,有着不断增大的兴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区域,发展中国家居于多数,拥有众多的新兴市场、各种自然资源和潜力无限的投资效应;欧洲(这里主要指西欧)是近代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也是当今世界经济技术最发达、资金最雄厚的地区之一,近些年更由于内部一体化的加速和欧元的诞生而让世人看好其前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等等进程的加快,两大洲之间的互补性也在不断增大。想想前几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辐射后果,以及目前美国经济的减缓势头及其影响,亚欧之间的这种互补性更显示出其价值,双方的高层次对话更让人感到必要。因此,在新世纪新千年第一次高层次的对话会议上,能否进一步增强这方面的共识与推进具体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在双方一向感兴趣的某些经济和科技项目上加强彼此的协商与互利,自然受到两大洲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民众及世界上其他地区许多国家的注目。
  亚欧多数国家对此次亚欧高层对话抱有的积极态度,反映出这种对话方式的另一个重要价值,那就是,在所谓“全球化”的当今世界,在新现象新特点层出不穷的这个新时代,各国需要一种相互的尊重、理解和信任,通过平等协商及谅解合作,解决现存的各种问题,推进国际间的和平与发展,而不能靠一个国家(不管这个国家多么强大)、用不顾及他人的霸道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国际关系的历史一再证明,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实力政治和“单边主义”,并不能消除国际政治中的矛盾,相反它往往加剧对抗和误解,酝酿出更大的麻烦和冲突。近一时期发生在国际人权对话、全球气候公约等领域和机制上的一系列事件,也鲜明提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逻辑。欧洲一位著名政治家说得好:欧洲人所以重视亚欧对话以及诸如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这些多边场合及其对话方式,有助于“各国共同承担世界政治的责任”。我想,这番话同样适用于亚洲乃至其他地区负有责任感的国家,它反映出21世纪到来时全球政治一个新的特质,即:世界事务中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无法通过传统的对抗方式甚至凭借“单打独斗”加以消解,后者即便一时奏效也无法持久;唯一的有效和有利的途径,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平等与尊重、信任和理解,是在此基础上的交流与对话、妥协与合作。
  从这里,人们不难发现亚欧高层对话更深层的一个涵义:加强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国际关系的重塑。这是在冷战结束以后,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比较与汲取教训,国际关系学界和政治家发出的一种呼吁。起因说起来并不复杂:美国当下一意孤行的“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由此造成的多种消极后果,形成当前国际政治中最有冲突性和威胁性的因素;它潜移默化地毒化了国际关系的气氛,人为制造了一些重要国家之间的紧张。这种遭到众多国家批评的所谓“单边主义”,在加剧世界多数国家不同程度的反感的同时,也促使世界上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一系列深刻而持久的历史哲理与政治文化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列举许多,比如,在一个新的世纪里,各国之间、各种制度及各种文化之间如何相互借鉴又相互尊重,如何学会相互体谅和相互共处;怎样在一个充满差异和迅速变化的时代,既尊重不同的文化特质,又能缓和差异可能带来的紧张;以及如何在进步、发展与稳定、和谐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与平衡等等。1996年以来亚欧两大洲之间的认真对话,以及在此基础上在许多领域展开的合作与谅解,既是对上述问题的实际探讨,无形中也是对少数超级大国肆无忌惮的霸气与蛮横做法的否定,当然这些对话同时给新型的国际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导向。它事实上也是对一些国家近些年来倡导的“不同文明间的对话”的重要响应和实践,为新时期开辟洲际间乃至全球性的理解与合作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显然,中国作为东道主,承接新世纪第一次亚欧高层对话会议,其意义重大深远。首先,它是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我们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的一个好机会。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渴望发展,期待着与亚欧两大洲的所有国家的各种人士在各个领域有更多的往来,进一步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向前发展。其次,中国作为亚洲地区一个重要大国,对维护本地区的稳定与繁荣负有重大责任,我们希望这次会议有助于亚洲整体的声音和团结得到更好的体现,也希望欧洲更加重视亚洲的潜力和国际作用。再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主张与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对话,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不想、也不会鼓励针对第三国的消极行动,但我们希望就目前国际上一些受到广泛关注和有可能产生深远后果的事态,与亚欧各国的高层人士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
  此际我想特别说明的一点是,中国人经常说的“多极化”,既不是为了发展与某个超级大国的对抗,也不是只让少数大国决定世界事务,而是基于对新时期国际关系一种新的理解,即基于“世界本来是多元多样的”这种哲学和文化理念之上;换句话说,我们相信,人类世界像自然世界一样,本质上应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安排与国际关系的法理秩序,应当适合并且促进这种多样性的实现。中国人把两大洲之间定期性的高层对话会议,以及今年内将在欧盟总部举行的中国与欧盟首脑对话会议等活动,视为使世界多极化之各种努力的组成部分,视为使国际关系的结构和气氛超越冷战时代及冷战思维的实际步骤,视为推动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之建立的具体行动。(附图片)
  上图为1996年3月1日,首届亚欧会议在泰国首都曼谷诗丽吉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图为开幕式会场。
  新华社记者郭占英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