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春光无限映社区——天津市河东区社区建设掠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26
第7版(摄影)
专栏:摄影报道

  春光无限映社区
  ——天津市河东区社区建设掠影
  新时期如何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功能。地处天津市海河东岸的中心城区——河东区,正在探索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和蕴涵其中的规律。
  作为天津发祥地的河东区素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之说。从这里不仅可寻觅到整个城市形成的轨迹,更可使人们透视出直沽文化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发展演变。亲临河东,走进绿荫下宽敞洁净的街道和幽深的楼群小巷时,就会发现社区建设的每一个子项都是从这里开始延伸,网络般地覆盖着每一个家庭……多年来,河东区委、区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他们以基层党校、市民学校、家长学校、民工学校为阵地,抓社区教育。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学科学、破迷信、树新风”的宣教活动,组建了“弘扬正气报告团”、“移风易俗宣讲团”,深入社区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在家庭中开展了“文明言行从我做起”、“怎样做一个好市民”等系列活动。同时,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三同步”教育网络,把德育教育延伸到家庭。
  以独具特色的“家庭文化”和“双休日文化工程”为载体,抓好社区文化,寓教于乐。群众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意识不断增强。家庭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培育出了一批批各具特色的包括藏书、书法、绘画、戏曲、声乐等文化家庭。双休日大型文艺演出近50场次,直接参与者达20多万人次。在社区还活跃着包括晨练队、京剧团、书画社、腰鼓队、时装队、棋牌协会等60多个文艺团队,社区文化十大网络已基本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了业余文化阵地,文化家庭中没有一户参与练习“法轮功”。
  以“人、家、楼、片”为单位,抓好社区创建,以点带面。开展了“文明市民公约活动”、“绿色文化家庭评选活动”、“社区志愿者活动”等。文明社区“五个一”创建活动,加快了社区现代化进程,邻里互助,敬老爱幼,争做文明市民、文明家庭已蔚然成风。
  从抓好社区服务,多办实事,凝聚人心入手。建立了2万多人参加的志愿者队伍,经常性地为孤老残、军烈属和特困家庭提供服务。社区全科医疗站和社区医疗服务队伍的建立,使居民足不出户,便可满足其健康需求。社区服务中心的建立与完善不仅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服务,还发挥了“连心、沟通、充电、解难”的作用。
  用净、美、序、优的生活环境影响人们的行为,抓好社区管理,倡导文明,优化环境。先后在社区成立了“文明言行督导队”、“爱绿护绿小分队”和“创建优美环境志愿者”队伍,纠正不文明陋习,80%的居民小区卫生天天达标,各居民区还建立了“维护社会治安义务巡逻队”,有力地维护了社区治安。
  抓好社区党建。讲奉献,做表率,是建设好社区的保证。在社区构建了以“两会两站”为重点的社区党建工作组织网络,在全区党员中坚持14年开展党员奉献活动,与社区困难群众“结对子、建联系”,为他们办实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奉献之歌。孙群海付桂钢摄影报道(附图片)
  ▲河东区在“嘉华小区”举办高雅艺术文艺专场。
  文化家庭代表受到表彰。
  离退休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组成社区“维护社会治安义务巡逻队”。
  ▲大桥道街道“市民学校”在居民小区开展“崇尚科学,抵制邪教”的宣讲活动。
  ▲遍布全区的社区全科医疗服务站深受居民群众的欢迎,患者可在家中享受医疗保健服务。
▲中山门街道社区开展“五个一”工程建设,推进了社区现代化进程。
  为民送温暖,为群众办实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