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实施精品战略推动电影繁荣——电影“九五五○工程”评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27
第4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观察

  实施精品战略推动电影繁荣
  ——电影“九五五○工程”评析
  王庚年
  1996年3月,新中国电影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全国电影工作会议”在春意盎然的江南名城长沙召开,史称“长沙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关怀下召开的。出席会议的中央领导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要实施繁荣电影的阶段性目标“九五五○工程”,即在“九五”期间,每年推出十部优秀影片,五年共五十部。
  五年过去了,广大电影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以“长沙会议”为起点,以新中国五十周年献礼片展映和迎接新世纪为标志,较好地完成了中央部署的“九五五○工程”的阶段性目标,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三次创作高潮。
  主旋律唱得响亮
  过去五年的创作中,电影工作者在银幕上高奏时代的主旋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成为影片最醒目的主题。
  新中国电影已经实现了三次高潮。前两次主要是历史题材唱主角,1959年前后的第一次高潮的创作一是据名著改编,二是革命战争题材;1989年前后的第二次高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成为最亮丽的银幕风景。近五年的创作特点有所变化,一方面革命历史题材和战争题材,仍占据重要地位。《长征》、《大转折》、《大进军——席卷大西南》、《国歌》、《大战宁沪杭》等影片,继续以其特有的魅力和震撼力吸引和鼓舞着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另一方面,现实生活,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实践正在成为银幕的主角。影片创作整体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横空出世》、《冲天飞豹》反映了国防科技领域的成就和官兵的英雄主义精神;《世纪之梦》、《彩练当空舞》显示了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气魄和努力;《女帅男兵》、《赛龙夺锦》等影片又生动描绘了社会的巨大发展和人们丰富的精神生活;《良心》、《非常爱情》、《灯塔世家》、《我的父亲母亲》揭示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喜莲》、《月圆今宵》、《一棵树》塑造了时代新人的美好形象。《生死抉择》引起的巨大轰动,更是对电影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肩负起社会责任而取得成功的最佳证明。
  多样化认真提倡
  电影是一种大众艺术,多样化也应是电影的一个本质属性。它不仅要给人以教益,也要给人以欢乐。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原则的指导下,过去五年的创作中,喜剧影片明显增多,贺岁影片成为时尚,类型影片开始形成,动画长片跻身影院,高科技手段开始运用。
  喜剧是广大观众十分喜爱的片种,这五年中得到了突出的扶持和鼓励。从1996年的《夫唱妻和》、1997年的《惹事生非》到后两年的《男妇女主任》、《明天我爱你》、《幸福时光》等影片,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质量明显提高。
  贺岁影片是向境外学来的一种称谓,原本只是一种档期影片,拿来之后演变成独具文化特色的轻喜剧片种。从《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到后来的《防守反击》、《大惊小怪》等,别具一格的形式和手法令观众耳目一新。
  这五年中我们的电影观念有了明显改变,懂得了尊重市场、尊重观众,类型片的意识逐步明晰,创作手法的变化丰富了银幕。冯小宁的战争三部曲《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张建亚的《紧急迫降》应是成功的作品。
  电影形式的创新与变化突出的一个因素是高科技手段的运用。1999年生产的影片《横空出世》、《冲天飞豹》、《紧急迫降》等大量使用电脑画面,既强调了视觉冲击和观赏愉悦,又丰富了电影语言,确立了一种新的电影风格。这也是第三次电影高潮明显进步于前两次高潮的特点之一。
  美术长片《宝莲灯》艺术和制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获得三千多万的票房佳绩;科教片《种子正传》、《宇宙与人》在国际电影节屡获大奖。这些都大大丰富了我国的电影画廊。
  抓精品提升质量
  “长沙会议”提出“精品战略”,要求电影工作者以精品生产带动全面繁荣,全面提高国产影片的质量。应该说经过五年的努力,国产影片整体质量有明显提高,一批优秀影片初步显现出“大片”品格。《大转折》、《红河谷》、《鸦片战争》、《大进军——席卷大西南》、《长征》、《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横空出世》、《郑成功》无论其思想艺术水平还是技术制作水平都不逊色于许多所谓进口“大片”。
  出精品上档次不仅只是追求高投入大制作,更主要是思想的深刻和艺术的精湛。五年中电影艺术家对此进行了认真刻苦的探索和实践,留下了一批新颖独特的艺术佳作。《安居》、《黑眼睛》视角独特、手法新颖,揭示了新型的人际关系;《喜莲》、《一棵树》、《良心》、《军嫂》、《冰与火》、《真心》以真实的故事为基础,揭示了先进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非常爱情》、《冰与火》、《那山那人那狗》手法平实而流畅,人物从简单的目的出发,逐渐升华,完成了一个崇高的命题,从更高层次上揭示生命的意义;《相伴永远》、《故园秋色》一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观念,细致入微地展示了领袖人物丰富感人的内心世界。这些作品和那些成功的巨片一起,永远在新中国电影的星河中发光。
  讲规律塑造形象
  一部影片最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则是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
  五年中,电影艺术家们潜心创作,不仅留下精彩的电影作品,而且为新中国银幕画廊中增添了新的人物形象。《大转折》中的刘伯承、邓小平的形象,不仅是智和勇的化身,而且凝结了无产阶级革命家之间感人至深的同志情、战友情、兄弟情。《喜莲》中的喜莲是新时代农村妇女的典型代表。《一棵树》女主人公向沙漠宣战百折不挠,她的身上折射出中华民族坚强的性格。《黑眼睛》中的丁丽华是个盲人,但她追求人格平等的不屈努力会令所有人为之敬佩。《月圆今宵》主人公凌宇是个有理想、有才华的大学生,她的出现代表着中国城市社区未来管理者的水平和形象。
  聚人才鹏鹤争翔
  “长沙会议”后,我们用精品生产这个目标、这个方向、这面旗帜,团结、凝聚了大批人才。这五年中,可以说凡优秀的电影人才都活跃在电影创作生产的第一线。这支队伍四世同堂,年龄从八十上下到二十出头,真正称得上是阵容强大、风格多样。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大批优秀人才,电影创作才得以健康发展,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才得以落实。其突出特点有六。
  第一,精品是方向。电影要繁荣不是简单的数量的叠加,而是精品的增多。电影若简单地为了宣传、为了票房都有可能名噪一时,但要传之久远,必须具有文化内涵、艺术品格。坚持精品的方向,电影的创作者才能称得上具有匠心而不会沦为匠人。
  第二,繁荣是中心。为了繁荣,管理部门要依照法律、依照规律科学管理,创造出作品、出人才的良好环境;为了繁荣,制片部门应该坚持主业、全面发展,要打好“电影牌”;为了繁荣,电影发行放映部门应该转变观念,主动改革。要以放映电影为主业,在竞争中形成规模的放映集团。
  第三,导向是前提。电影就其属性而言,首先是艺术、是精神产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讲导向,讲社会效益是其本质规定性的一个方面。“电影给人以视听享受,更重要的是作用于人的心灵,对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影响。”
  第四,剧本是基础。“抓好一剧之本”,是过去五年不断推出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一条成功经验。1997年,当时的广播电影电视部成立了电影剧本规划中心。剧本中心的成立,特别是夏衍电影文学奖的设立,实际上已成为一面旗帜,标志着对电影文学的重视。
  第五,人才是保证。电影事业的繁荣发展需要一支优秀的队伍。中央领导同志也特别强调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出“四个一批”:一批艺德高尚、技艺精湛的电影艺术家和技术专家;一批懂市场、善经营的厂长、经理;一批思想敏锐、持论公正的电影理论家和评论家;一批懂艺术、善管理的领导者。我们要用明确的目标,真诚的态度,宽广的胸怀去团结人才,给他们以充分的发展空间、成长空间。
  第六,观念是关键。改革最难、最关键的是观念的转变。转变观念的原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管理上需要、创作上需要、经营上也需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繁荣是目的,管理是手段,不能为管理而管理。作品即人品。所谓“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这是创作者的观念问题;这些年电影遇到了困难,一定程度是电视冲击造成的。习惯上我们把电视只看成对手,所以愈加困难。国外电影界把电视当成合作伙伴,看成电影多了一个市场,优势互补,电影电视都发展了。这是经营者的观念问题。
  “九五五○工程”完成了,适逢新世纪、新千年、新的五年计划的开始,做点总结、回顾,温故知新,以史为镜,以鉴未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