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车价放开,众望所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28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车价放开,众望所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杨建龙
  ●放开汽车价格已经不仅仅是给予企业竞争自主权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国汽车工业能否继续发展壮大,能否培养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问题。
  ●价格放开以后,国内轿车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进一步加剧,促使国内汽车企业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价格,扩大市场占有率。
  近日,国家计委决定自2001年5月10日起放开国产轿车价格,由生产经营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自主确定价格,使本已很热闹的汽车工业又平添几分热度。
  其实,轿车价格的开放是一个众望所归的改革。
  长期以来,轿车一直被视为奢侈性的消费品,而被纳入控制消费的范围,政府定价的目的之一就是控制轿车消费。
  但从未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环境的变化看,继续由政府来确定轿车价格是不可想象的。
  第一,加入WTO后,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将直接面对来自世界各国进口汽车的竞争。如果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不能自主定价,不能自主使用价格这一最基本最有力的竞争手段的话,就好比被人捆绑住手脚参与打斗,这是不可想象的。另外,更为重要的是,WTO条款对成员国市场体制的高要求,也使我们很难在WTO条款的框架下找到进行政府定价的合理性的理由。
  第二,中国汽车工业竞争力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即将到来的竞争冲击,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唯一出路就是尽快提高国际竞争力。目前,国产轿车竞争力不高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规模太小,轿车需求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规模。据统计,我国目前的轿车生产能力估计在120万辆以上,而去年的轿车销售量仅60万辆,市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深究其原因的话,轿车价格过高是首要原因。从绝对价格看,国内轿车与同档次的国外轿车相比,价格高出1.5倍以上,有些车型甚至达到3倍左右。从相对价格来看,中国轿车价格与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比值,也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甚至高于很多没有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国家。高价格导致市场规模难于扩展,进而制约产业发展,使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套上了一个沉重的枷锁。从这个大背景看,放开汽车价格已经不仅仅是给予企业竞争自主权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中国汽车工业能否继续发展壮大,能否培养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问题。我们可以设想一种状况,就是在价格放开以后,国内轿车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进一步加剧,促使国内轿车价格在较短时间内降低到位,从而刺激国内汽车需求快速扩张,使国内汽车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促成进一步的降价和市场扩张,国产轿车将有可能在加入WTO后6年的保护期内占据大部分国内市场。这样,我们就不必对进口汽车的冲击有太多担心了。
  当然,轿车价格放开,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轿车必然降价,也不一定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上面所设想的良性循环机制,这一切还需要多方面的政策配合和过程。准确地说,放开轿车的政府定价只是国家将逐步放开对汽车工业的管制,促使其进一步向市场化方向转变的一个信号,其他更多的改革措施还将逐步推出。如为了促进轿车市场的竞争,扩大国产轿车市场消费,政府有关部门还将对轿车购买和使用环节各种收费的全面清理工作,以进一步改善国产轿车的消费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