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尼洋河畔访藏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29
第4版(要闻)
专栏:繁荣昌盛的新西藏

  尼洋河畔访藏家
  本报记者李春雷岳富荣王建新
  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河畔的林芝县帮纳村,是个有76户人家的藏族村,旧西藏时是有名的“讨饭村”。村委会主任向记者介绍,村里像他那样年龄的人都有过挨饿的经历。今年5月的一天,记者来到帮纳村,看到一栋栋藏族风格鲜明的两层住房,村里水泥道上儿童在欢快戏耍,很难想象过去的样子了。
  走进村民多吉的家,院子的右侧一片绿草坪,草坪上插着一把阳伞,阳伞下摆着桌椅。左侧是菜地,嫩绿的蔬菜和草坪相对称,迎面是一幢两层藏式住房。多吉一家5口人,我们去时家里只有他20出头的女儿玉珍在家。房屋的一层是存放杂物的地方,上了楼梯,是宽敞的客厅,做工精美的藏式柜子、沙发、茶几,还有电视、VCD机,室内摆设和布置格调雅致,收拾得干干净净。这两层住房足足有300多平方米。在玉珍爷爷辈,她家是一个十分贫穷的农民家庭,吃不饱,穿不暖。到了玉珍父亲多吉这一辈赶上了好时光,尤其近10多年来,他们一家同许许多多藏族人家一样,除了种地务农,也开始有了商品意识。多吉起初织氆氇(藏族手工艺品)赚些钱,后来学会了开汽车跑运输,自己买了辆东风大卡车。玉珍和母亲在家织氆氇,一年下来全家纯收入四五万元。前几年,多吉家拆了原来低矮破旧的住房,用7万多元盖起了这幢两层新房。
  村委会主任向记者介绍,帮纳村像多吉这样的家庭只算中等,全村现在年人均收入3509元,人均占有粮食650公斤。村里几乎家家有电视,成为有名的“电视村”,近半的家庭安装了电话。物质条件的改善,带来了村民精神面貌的新变化,村里建起了一所希望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