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以创新精神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6-02
第6版(理论)
专栏:

  以创新精神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
  宋照肃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是理论创新的结晶和典范。在新的世纪,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充分发挥创新的精神。江泽民同志去年视察甘肃时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以创新的精神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于甘肃省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从甘肃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这一实际出发,突出发展这个主题,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壮大经济实力,为社会全面进步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不断满足全省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用创新的精神解决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
  抓观念创新,为加快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观念创新的实质是使主观认识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符合时代要求,而这也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重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人们思想不够解放、观念相对落后的问题仍然是制约甘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我们要围绕加快发展,在干部群众中树立起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新的思想观念。一是树立新的发展观。甘肃要赶上先进地区的发展水平,发展慢了不行,与其他地区同步发展也不行,必须破除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四平八稳的观念,树立抢抓机遇,打破常规,寻找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行跨越式发展的观念。二是树立新的条件观。甘肃“苦甲天下”的定西地区,近年来干部群众努力转变观念,顺应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特色经济,使洋芋、药材、花卉、林果产业化,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全区去年实现整体脱贫,圆了农民群众祖祖辈辈企盼的美梦。这一事实极大地教育和鼓舞了全省的干部群众,使大家认识到:只要转变思想观念,发挥比较优势,就能走出加快发展的新路。因此,一定要破除条件太差难有作为的观念,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客观条件,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三是树立新的资源观。要引导干部群众破除单纯依赖自然资源谋发展的观念,树立在知识经济时代既要依托自然资源,更要充分发挥科技、知识、信息、政策、管理、资本、人才等资源作用的观念。四是树立新的开放观。破除只重视向国外开放和引进资金、项目的观念,树立向国外国内开放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大开放观。五是树立新的市场观。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我们的经济发展正在融入世界大市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必须破除眼光只囿于一地一隅和国内市场的观念,树立善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谋求更大发展的观念。六是树立新的风险观。破除因循守旧、怕担风险的观念,强化敢闯敢试、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意识。
  抓体制创新,为加快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发展,必须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这一基本规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创新精神探索新的体制,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一是进一步创新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企业改革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努力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运营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等形式,逐步改制为多元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二是加快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真正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鼓励非国有企业、民间、个人和境外资本介入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在大多数领域形成新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今后一般性生产项目要充分运用民间资本,鼓励多元投资。要调整政策,创造条件,从体制上保证其他经济成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三是加快建设和完善市场体系。在加快商品市场建设的同时,尤其要重视要素市场的建设,形成公平竞争、布局合理、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市场体系。四是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推进人才、智力、资本、信息、管理、技术等要素进入经营领域,参与分配,使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五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突出政府审批制度的改革,使政府宏观调控和协调服务的职能既不“越位”,也不“缺位”,更不“错位”,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方式。
  抓结构创新,为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甘肃地域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结构调整没有统一的和一成不变的模式,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一是优先强化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点。甘肃经济基础总体薄弱,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点不强。不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很难带动全面结构调整。为此,我们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契机,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涵盖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环境、科技等领域的十大标志性工程项目,现已开始加紧实施,力争在“十五”期间部分完成,使甘肃加快经济发展建立在较强的支撑点和良好的基础之上。二是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与提升传统产业上实行重点突破战略。甘肃经济中传统产业占很大比重,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任务十分艰巨,按常规全面开花,很难实现新的突破,必须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握紧拳头,突出重点,倾全力在一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突破。根据现有的基础和条件,甘肃把有色冶金、石油天然气与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特色农副产品及加工业等支柱产业作为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重点,并以此巩固和扩大全省的产业高地,带动全省经济发展。三是在地区经济结构布局上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甘肃地域辽阔,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基础极不平衡。兰州、天水、白银、嘉峪关、金昌等五个省辖市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工业企业,每年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全省的70%以上,而且人才较为密集,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陇海、兰新铁路穿越甘肃腹地,长达一千二百多公里,沿线是甘肃资源和城市密集带,经济发展基础较好。河西地区经过多年开发,已成为全省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为了加快发展的步伐,甘肃确定了以五个省辖市、陇海兰新铁路沿线和河西走廊为重点的“点、线、面”战略,为这些地区的率先发展创造条件,以此带动全省加快发展。四是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甘肃有一些劳动生产率、产值利税率、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企业、品牌产品。要不断提升这些优势企业、陇货精品的科技含量,力争进一步把品牌做强做大做优,形成规模优势,切实占领国际国内市场,并以此带动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五是以发展特色经济、支柱产业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甘肃在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多方引导农民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支柱产业和优质高效农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如,河西地区发挥灌溉农业的优势,重点发展优质商品粮、酒用原料、优质蔬菜、优质牧草及对外制种业;中东部地区大力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农业和旱作农业;南部地区则把发展药材、油橄榄等特色经济作物的规模化生产作为调整重点。六是使非公有制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给非国有经济同国有经济、内商同外商同等国民待遇,使非公有制经济在宽松的环境下获得快速发展,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抓科技创新,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当代生产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后发优势的集中体现就是采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作为欠发达地区的甘肃来说,更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加快构建新的产业高地。甘肃有一批国家重点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有一批科技实力雄厚的军工企业,拥有一批高科技成果,也形成了一批正在成长中的高科技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和条件,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抢占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制高点。二是加快构建新的技术创新体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必须组建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和推广中心,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主体,从而建立起以企业为中心的创新体系。围绕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组建行业性或地区性技术研发基地和中心。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联合攻关的技术创新体制。三是加快构建新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体制。进一步深化应用开发型科研机构的改革,使其依靠市场动力,加快科研成果的商品化和推广转化;鼓励科研人员创办多种所有制、多种组织形式的科技型企业,加快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机构与风险基金;围绕科技兴企、科技兴农,对现有的各级各类科技推广部门和组织进行改革、改制,使其成为经营性技术推广实体,使技术推广的效益与其自身的收益挂钩。四是加快构建新的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必须大力培养、使用和引进创新人才、创业人才和兴业人才,努力形成育才、选才、聚才、用才的良性机制。鼓励技术入股、知识入股,发展股票期权等新的产权形式和分配形式,鼓励创新人才靠智力贡献先富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科技人才创新的积极性。
  抓工作方式创新,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以创新的精神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改进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才能开创新的局面。一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出发创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二是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和领导水平。要把当地的发展同全国以至世界的发展趋势联系起来,用开阔的视野,寻找比较优势,把握发展机遇,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三是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催种催收”式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思考、研究和解决战略性、全局性问题上,真正起到率领和引导的作用。四是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转变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共谋发展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