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艺术与大众趣味的和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6-01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艺术与大众趣味的和谐
景轩
  对于现代电影导演来说,创作过程中经常出现两难处境:为了赋予影片以独特风格,需要设立一些理性化、思想化的视角;为了赢得商业利益,便于再生产,又需要贴近大众趣味。雅俗共赏,这是电影创作者不懈的探索和追求,霍建起新导的《蓝色爱情》就是这条路上一道难得且显眼的印痕。
  在影片中,刘云(袁泉饰)在生活中上演的三次体验,粗看来无非是三场闹剧。片头她试图爬上桥栏,说是为了排练话剧,寻找生活体验,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误会。为了制止斗殴,刘云大喊“警察来了”,使邰林未能一显英雄气概让人哑然失笑。而片尾在刘云看来是“最成功的艺术体验”,似乎是一种情感的考验,更是一个过分的玩笑。
  但影片并不是为了猎奇而设置这些情节,而是让这种有些戏剧性的行为承载一定的生活意义与价值意义,作为叙事构成的一个侧面,烘托出人类历史生生不息的情感话题。情感始终是艺术阐释的核心,《蓝色爱情》创作者深谙普通大众对情感的关注程度,以细腻的手法对其进行了多层次的深刻把握。
  邰林(潘粤明饰)与刘云之间的爱情始终经历着考验。邰林画家梦破灭子承父业干了刑警,但对艺术的追求向往依然存于心中。这种内心的需求让他与有前卫艺术感觉的刘云一见钟情。从而让他卷入二十多年前的一件谋杀案,爱情摇摇欲坠。而创作者没有将刘云生父马白驹处理成凶手,虽然消释了一部分戏剧冲突,但成就了刘云的“寻父”情结,也让片尾那场蹦极的浪漫有了一些依据。
  影片除了把爱情设置为主情感场外,还适时、适当地对另外一些情感话题进行了阐述和表达。比如邰林父亲对同伴的被杀刻骨铭心,杨高深记老领导的嘱托而强制邰林放弃情感履行职责,“比罪犯要善良”的灰马坚持“后发制人”而受伤,邰林也最终在情感和职业上与父辈达成共识。老、中、青三代刑警的精神面貌和奉献品格让人油然起敬。又如邰林母亲对丈夫的担心转换成对儿子的担忧,邰林要去执行任务时,她没有阻拦,以一种理解和关切的眼光注视着儿子的离去。还有马白驹对女儿和学生的爱。而这些情感的表达显现不出人工斧凿的痕迹,而是通过一些日常的情节和传神的细节自然地表达出来。
  关注行为艺术这种新兴的艺术门类,又成功地进行了爱情片与侦探片两种类型的嫁接,赋予影片多层次、多方面的情感表达,与传统大众趣味趋同。难怪《蓝色爱情》在刚结束的大学生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影片奖。(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