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相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6-02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

相遇
  杨光林
  在马丁·韦伯的哲学中,“相遇”被视为终极完美的可能——如人与神的偶然相遇。而现实生活中,萍水相逢的两个人相遇,在共同经历一段时光后,这种偶然的人生际遇,也往往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相遇的两个人彼此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时。这就使我们在回忆中,总会清楚地记得一些人、一些事,他们永远都不会被我们忘记。
  年近花甲的周永耀,在提起二十六年前那次与唐由之教授的相遇,那些有着星光的夜晚,眼角就有些湿润。因为与这位著名眼科专家的两个月相处,对周永耀以后的人生产生的影响,是他自己也无法说清的。
  三十年前,分配到苏州医疗器械厂的广东籍大学生周永耀,在那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因“莫须有”的罪名,成了一名“现反”,隔离、批斗、监督劳动。每天清早,他掮上扫帚去扫地,冲刷男女厕所,“厕所有人吗?”成为他每天说的唯一一句话。厂里搬钢材时,几百斤重的钢材压在他瘦小的身上,肩上的皮烂了,汗背心嵌在肉里,晚上脱衣服时,汗背心把皮都撕了下来。
  肉体上的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孤独。没有人会和他说话——谁会跟一个“现反”说话呢?他的存在仿佛只是在证明自己有罪。空闲时,就躲在他唯一的天地——食堂顶上的小阁楼。白天,油烟、蒸汽直往阁楼里钻;晚上,阁楼就像一只蒸笼。深夜,他有时会取出破旧的小提琴,挥动琴弓,琴声却没有旋律。周永耀坦言,在那段岁月里,什么样的心事他都想过。
  五六年过去了,有一天,国内著名眼科专家唐由之教授突然来到周永耀所在的工厂,完成一项特殊任务。而戴“罪”在身的技术骨干周永耀,被安排配合唐由之教授的工作。
  直到20多年后,周永耀才知道,唐由之教授那次来苏州,他们一起设计、生产的那9种特殊医疗器械,是用来为一位中央领导做白内障手术的。后来唐由之教授告诉周永耀,1975年8月的一个傍晚,在著名昆曲演员岳美缇演唱的《满江红》曲声中,他只用了15分钟,就成功地为这位首长的一只眼睛摘除了白内障,手术十分顺利,手术也非常成功。后来这套手术器械还先后为两位外国首脑做过白内障手术。
  然而,让周永耀难忘的,却是同唐由之教授相处的两个月,那些有着星光的夜晚。当时的唐由之,是国内名气很大的眼科专家,却没有一点架子,更不因为周永耀有“罪”在身看不起他,相反总是亲切的叫他“小广东”,一声“小广东”,让周永耀暖从心来。
  那些有着星光的夜晚,在厂工会活动室中,灯泡依然亮着,油漆斑驳的乒乓球台上,躺着的专家和单身汉“小广东”还在亲切交谈着。他们谈正在设计、生产的那套医疗器械,谈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在周永耀的记忆中,与唐教授的每一次交流,至今还是那么清晰,又那么亲切。
  从温和却又十分认真的唐由之教授身上,周永耀看到了很多东西,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更使他感到高兴的是,他似乎不那么孤独了,在唐教授身上,他看到“人”的力量。对身处逆境中的周永耀而言,唐教授带给他的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这种人格的影响,难以用言语形容。
  1987年,周永耀成为苏州第一个招投标厂长。十多年后,他领导的苏州医疗器械总厂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眼科医疗器械生产厂家。他们生产的眼科医疗器械,具备了同跨国大公司竞争的实力。不仅如此,他们的产品还远远走在世界科技最前沿,像人眼像差仪、准分子激光眼科治疗机一类高科技、世界首创的产品,国际眼科界专家认为,它们将引起世界眼科领域内的一场革命,有可能使人类永远告别现在的眼镜,让每个人都达到“理想眼”的梦想。
  说起这些,周永耀总会提到一大串他十分熟稔的眼科界专家、教授的名字——像唐由之、李子良、褚仁远等等。他说如果没有这些专家、教授的支持,就没有他们厂今天的成功。
  改革开放之后,唐由之又几次来到苏州,他与周永耀成了名副其实的忘年交。自认识唐由之教授后,周永耀视他为老师和朋友,唐由之也把这个小弟引为知己。只是唐由之自己也许并不知道,二十多年前他与周永耀的第一次“相遇”,会演绎出一个人几乎是传奇的人生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