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在三峡工地,大型设备多是国外的唱主角,唯独混凝土生产设备,施工企业说——首选国产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7-15
第7版(经济专页)
专栏:

  在三峡工地,大型设备多是国外的唱主角,唯独混凝土生产设备,施工企业说——
首选国产货
本报记者费伟伟
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大坝,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坝”,混凝土用量多达2715万立方米,因此混凝土搅拌设备也是三峡工程中的重大设备之一。在三峡工地,大型设备大多是国外的唱主角,唯独混凝土生产系统,坐首席的是国产货:工地上9座搅拌楼中,美国、日本、意大利各提供一座,郑州水工机械厂制造了6座。
  天时地利,坐上了首席,可是否真能技压群芳呢?几年来,这6台国产搅拌楼的出色表现,令从三峡总公司到施工企业人见人爱。据统计,三峡1999年生产的448万立方米混凝土中,国产设备生产的占70%;2000年生产的540万立方米混凝土,国产设备生产的占60%。这不仅是个量的概念,也意味着设备质量好,运行可靠。
  最令人刮目相看的,是郑州水工机械厂,他们是第一次制造国内最大的4.5立方米特大型搅拌设备,却凭借高超的技术,完成了对一座美国提供的6立方米特大型搅拌楼的“换脑”和“换芯”改造。
  美国一家公司提供了这台设备后不久倒闭了,技术资料不全,安装调试后不能正常运行。1999年初,郑州水工机械厂受三峡总公司委托,用自己的微机控制技术,研究了美方的控制原理,吸收、消化、改造、提高,重新设计制造了微机控制系统,并一次安装调试成功,把“瘫痪”的设备救活了。不久又发现,这座洋搅拌楼除控制系统“瘫痪”外,其他系统也患了“癌症”——无法运行了。1999年下半年,郑州水工机械厂又对该楼的机械系统进行了彻底改造,仅用两个月,又是一次改造成功,使这台被判“死刑”的特大型搅拌楼起死回生,2000年生产了71.3万立方米的混凝土,为国家挽回了重大经济损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