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阅读
  • 0回复

从美国命名“海尔路”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7-15
第7版(经济专页)
专栏:各抒已见

  从美国命名“海尔路”说起
大江
有消息说,今年4月,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一座小城里,一条街道被正式命名为“海尔(Haier)路”。原因是中国海尔集团在这里开办的家用电器工厂,为这个3万多人的城市提供了500个就业机会。也是在这一个月,海尔集团的首席执行官(CEO)张瑞敏,包租了金鹿公司的公务飞机穿梭于美国、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出席当地海尔工厂的开工仪式。张瑞敏说,我下飞机时,机场上的外国军人给我敬礼,感谢我给他们带去了就业机会。
  一个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就业机会,为何受到社会如此尊重?首先,一个国家和地区就业情况如何,可以说是考核政府工作的一个硬指标。积极扩大就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环节,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从我国的情况来说,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十分用心。从中央到地方有不少关于积极扩大就业的要求和措施。
  其次,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不是“举手之劳”。在国外,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提供一个就业岗位,大约投资数万美元。在中国,一个正规的全日制就业岗位,估计至少也要投资1万元以上。比如,安排几个厨师和餐厅服务员,要花一大笔钱新建或租用铺面房,购置厨具等设备;安排一个司机,光购车、上牌照、交保险费就得花10万元以上。如果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搞不好,可能会使相当一批人丢失就业机会,因此,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就要做出不同寻常的努力。
  计划经济体制下,就业岗位完全由政府提供,今天,就业机会已经多元化,不少领域非公有制企业成了吸纳就业人员的主渠道。许多单位和个人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社区服务业,兴办中小企业,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社会应该对他们予以尊敬;政府对那些贡献特别突出者,应通过各种形式,表彰奖励,以鼓励他们不断挖掘潜力,扩大生产,增加社会就业,帮助政府减轻负担。
  中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将是长期的,就业问题应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希望更多企业发展起来,我们的就业问题才能解决得更好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