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鞍钢应该认真处理积压原材料的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8-20
第2版()
专栏:

鞍钢应该认真处理积压原材料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鞍山分行鞍钢第一办事处主任 何贵谦
鞍钢供应处在今年上半年的反浪费运动中,发现积压的钢铁、水暖、钉材、电气、轴承、橡胶等十六种原材料,价值就近一千万元。钉材中的一种木螺丝,库存量有八吨多,按过去每年平均耗用量计算,够用八十多年。水暖材料中消火用的水龙带接头,库存四千四百个,按过去三年每年平均只用三十个计算,足够一百四十七年使用。这些还是没有失掉使用价值的物资;至于那些大量充塞在仓库里的,因积年累月没人理而成了废品废料的材料,如三通、弯头、活接头、电线、电缆、橡皮线、油刷子、抬筐、滚珠等,到底值多少钱,更无法计算了。
我们给鞍钢供应处算了一下账,如果仅以那些还没有失掉使用价值的十六种原材料的价值——将近一千万元,存入银行,三年期间就可得到四百三十二万元利息。国家利用这一千万元存款将创造出大量的财富。这一千万元原材料的积压,三年贷款利息就要付出一百二十四万元。
这种积压浪费原材料的情况,在鞍钢各车间、厂部、矿山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是一个铸管厂,就积压了价值十万元的原材料。有一次订购了二十吨吊车的减速盒子,因为订货重复,积压了三吨半,够四、五年使用。还有一种黄梅钢十字架由于设计者疏忽,把上面的“槽”漏画了,结果做了二十个一个也不能用。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
这种情况是怎样造成的呢?从以下的事实可以说明:
一九五二年公司需要水暖器材,派人到处采购,见了就买,大宗地买。有一次,在天津发现了一个专门生产三通、弯头、水咀子等的供应户——监狱生产大队,采购员张口就要十火车,监狱生产大队不能生产这么多,退了三火车,加上退掉的一火车不合格品,留下的六火车到现在只用掉四分之一,剩下的预计还够用二、三十年。再如轴承,库里已有大量积压,一九五四年公司又从国内国外大批购进,到现在一个也没有用。一九五三年买了好几吨汽水瓶盖,到现在还有三吨多积压在库里,共值两万多元,其中有三分之二已生锈不能使用。有些东西本可以利用旧材料经过熔炼或加工改制,但没有人管这样的事,一直花钱到处去买现成的。
造成这种盲目采购的思想根源在哪里呢?
首先是鞍钢有些管理原材料和管理财务工作的人员,特别是某些领导人员,有严重的“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思想。有一次,我们向公司提出:“你们如果能处理积压物资五百万元,就可解决鞍山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全部流动资金的需要。”但公司有位领导同志听了反而觉得很可笑,认为:他们是大联合企业,处处得从大处着眼,银行小里小气的,明白个什么。至于“宽打窄用,有备无患”、“积压浪费不可避免”的思想更是严重。一九五五年鞍钢资金定额草案中打进了大量的超额、积压和不参加运转的物资,使定额失去了先进性和指导作用,结果定额竟大到提出好几千万元的积压物资而定额仍不超过,这种定额所起的作用只能是鼓励积压浪费了。
这些问题,公司的有关领导人员并不是不知道,只是知道而不重视,对别人的意见也不愿理睬。中国人民银行鞍钢办事处常常就有关资金使用问题向公司提出意见,如一九五三年底,我们就对公司资金活动提过一次意见,但公司财务处却借口数字有出入,情况不完全,取材不当等,对正确部分避而不答。一九五四年八月,我们对公司资金积压又提出意见并列举了很多事实,这些意见提出后也如石沉大海,消息杳无。一九五四年底,我们又对公司物资积压事提出建议,也遭到同样的命运。
公司对待资金积压问题,常常用这样的话推脱责任:“没有办法啊!国家硬要平衡,不要也得要。”可是国家从来也没有要鞍钢存够一百四十七年使用的水龙带接头,也从来没有让鞍钢买成吨的汽水瓶盖扔在库里锈坏。
鞍钢财务供应部门不欢迎批评竟到如此程度:当银行提了意见后,他们竟采取拒绝供应资料的办法来加以阻扰。因此,我们建议上级有关机关对鞍钢资金使用情况,特别是储备资金占用情况,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