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坚决铲除“保护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6-06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坚决铲除“保护伞”
本报记者蔡小伟武侠
一场让黑恶势力闻风丧胆的狂澜,在江淮大地上翻腾。今年以来,安徽各级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7501起,摧毁各类犯罪团伙1665个,其中黑社会性质组织32个。在黑恶势力纷纷瓦解的同时,顶顶“保护伞”,张张“关系网”也随之粉碎。
  形成共识措施得力
  打黑除恶斗争伊始,安徽省委、省政府及公安、政法机关即形成共识:能否冲破关系网,打掉“保护伞”,是这次“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能否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这之后各地接连破获的一批黑恶势力案件更加坚定了安徽把“保护伞”作为专项斗争打击的重中之重的紧迫感和决心。从去年以来破获的黑恶势力组织犯罪案件来看,其首要分子有的是政协委员,有的是行政执法部门、政法部门的干部,有的是企业老板,还有的是乡镇干部,拥有各种光环,戴着各种“红帽子”;还有的黑恶势力与当地党政人员或行政执法人员、政法部门工作人员的关系暧昧,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关系网”和大大小小的“保护伞”。正是在这些“关系网”、“保护伞”的庇护下,他们有恃无恐,大肆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保护伞”一日不除,黑恶势力即使倒了,也会再起来。省委省政府及政法机关领导在多次部署、研究打黑除恶斗争会议上反复强调:对于徇私枉法、包庇纵容甚至参与黑恶势力犯罪的“保护伞”,不管涉及到什么人,什么关系,必须一查到底,依法从重处理。
  如何才能力排众难,冲破阻力,打掉“保护伞”?作为打黑除恶主力军的安徽公安机关在斗争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组建了30人的打黑专业队,直接督办一些案情重大、基层公安机关查处有困难的涉黑案件;组成17个工作组,对口督战指导17个公安局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层层签订责任状。对在专项斗争中工作不力的,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重大案件实行挂牌侦办,专案专办,重点突破,不破不摘牌;对重大涉黑案件,必要时,采取异地用警、异地关押、异地审讯的办法,加大审讯、查证力度,尽快查清其全部罪行。
  这些措施的实行,给打掉“保护伞”,铲除“关系网”提供了保证,也给黑恶势力予以毁灭性的打击。
  清障破阻决不姑息
  去年初,在公安机关侦办的一起盗车案件中,发现作案的是一个不寻常的黑恶势力团伙。公安人员对犯罪嫌疑人王猛住处及办公地点进行了搜查,结果令人吃惊:共搜出伪造的汽车合格证13份,伪造的购车发票30张,居民身份证复印件33张,伪造机动车登记表79张,入户介绍信40张,车档5份,更让人瞠目的是王猛竟然有琅琊公安分局的有关工作证件和一级警司警衔、“八九”式警察制服。而且这个车贩子面对公安的审讯时,竟狂言:“你们不能把我怎么样。”
  此人背后一定有靠山。办案人员敏锐地意识到。果然,经过深入的侦查,发现滁州市琅琊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李守权与王猛关系非同一般。安徽省公安厅领导非常重视,并作出明确批示,要彻底查清此案。经查,由于李守权的庇护,王猛非法成立了“皖腾汽车贸易公司”,并把公司的办公地点设在公安分局院内,李守权等人协助他从事非法倒卖车辆。1998年,马鞍山市向山公安分局在侦破盗抢机动车案件时发现该案与王猛有关。但当办案民警传讯王猛时受到了琅琊公安分局一些人的阻挠,致使此案侦查受阻。此后,该局有人又为他办了有关工作证件,还借给他警服、警衔等,以致王猛的犯罪有了一把很好的保护伞。要彻底打掉黑势力团伙,必须同时打掉他的“保护伞”,决不能手软。在安徽省有关领导的重视下,立即对李守权采取措施,目前李守权已因徇私枉法、受贿罪由检察机关起诉。
  打黑是安徽这次“严打”的重点,而打击“保护伞”则是打黑的前提也是打黑的延伸。前沿有关政法人员认为,一个黑势力形成的过程也就是“保护伞”为其避风雨的过程。
  安徽省公安政法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全省打掉的32个黑恶势力团伙背后,一般都有一些有形或无形的“保护伞”,有些“保护伞”甚至来自省外,来自较高的层次。但不管阻力多么大,“保护伞”、“关系网”有多复杂,安徽省政法部门的领导态度坚决,行动果断,措施有力,使“保护伞”纷纷瓦解,真正做到了除恶务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