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福建治理“餐桌污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7-16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一周视线

本期关注:食品安全 福建治理“餐桌污染”
  菜篮子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春天,福建省率先实行有步骤的“餐桌污染”系统治理,这是深得民心的一大举措。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专题采访——
福建治理“餐桌污染”
本报记者宣宇才
  两道安全防线挡住农药残留
  批发市场一头连着菜农,一头连着市民。作为治理“餐桌污染”的重要措施,福建省在全省所有城市的蔬菜批发市场中,全部配备了农药残留物快速检测仪器。
  这一措施的效果如何?7月12日晚8时,记者来到福州市亚峰蔬菜批发市场。
  亚峰每天集散上百个品种1500吨蔬菜,销往周边城市和华东地区。此时,交易区内灯火通明,大小车辆依然络绎不绝。11号摊主刘家铿,从事蔬菜批发20多年,他现在每天的交易量是两三万公斤。“每天卖这么多菜,农药残留量都能保证不超标?”记者问。“市场管理人员每天抽检,不敢冒这个风险。我现在要求菜农,一不能用违禁农药,二保证上市前的停药期。谁出问题谁负责。”他爽快地说。31号摊主吴成如插话说,政府对农药残留超标管得严,有日检,还有突击抽检,省质监部门前两天刚突击抽查过。
  资料介绍,有菜农给黄瓜使用高激素、高营养素,让它快长;而绿叶小油菜,往往超量喷洒农药,残留有机磷较多。记者从吴成如车上拿了点黄瓜和小油菜,走进市场农药残留量检测中心,欲试结果。此时,技术人员刚从市场抽样回来,记者注意到,抽样的蔬菜有30种,上面注明取样的场位、人员编号、品名等。她接过记者的样品,分别取了4克,放在缓冲液中,再加入酶制剂。20分钟后,计算机显示,黄瓜和小油菜的酶抑制率含量分别为10.5%和13%,低于40%,属于合格范畴。
  亚峰管理人员介绍,快速检测仪器的监督十分有效。配备后,农药残留超标检出率大幅度下降,5月下旬检出不合格率为5.8%。原来无检测手段,对农药残留没辙,因为肉眼鉴别不能成为执法依据。而更让消费者放心的是,目前,蔬菜基地配备了快速检测技术手段,蔬菜离地时检一道,入市再检上一道,两道安全防线锁住超标农药残留。
  一份情况反映引出治污工程
  今年2月12日,一份关于《“餐桌污染”状况触目惊心》的情况反映,摆到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的办公桌上。文章以详实的数据,陈述了“餐桌污染”的危害,披露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
  习近平反复阅读,心绪难平。他对这个问题考虑已久,并作过专题调研,他提笔写道:“‘餐桌污染’是一个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全,关系我省农产品能否扩大国内外市场和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大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请三位副省长牵头,要采取综合措施从源头予以根治,争取年内见到明显效果。”
  治理“餐桌污染”提上福建省政府议事日程,并列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专项斗争之一。春节刚过,省政府19个部门组成的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联席会议,提出了年内工作方案和三年目标、五年计划。整治“餐桌污染”工作,在全省全面展开。
  净化“菜篮子”需要两种转变
  净化“菜篮子”当务之急是完善执法标准。据介绍,我国当前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相对滞后。如农药残留问题,国际食品法典对176种农药在375种食品中规定了2439条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而我国目前采用的标准还是70年代制定的。
  今年4月,福建省出台了新的农药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包括食用菌类)、瓜果、茶叶、烟草和中草药材等作物。严禁用农药毒鱼、虾、鸟、兽等。”这就意味着,给蔬菜喷洒剧毒、高毒农药者违法,应依法受到惩处。
  为了确保饲料和蔬菜质量,福建省运用市场机制,帮助企业和农民认清形势,鼓励饲料企业使用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无停药期、高效安全的微生态产品,争取用微生态产品逐步替代化学制剂类添加剂;对蔬菜生产,则大力推广使用微生物化肥,争取多拿到出口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治理“餐桌污染”,对政府来说,需要法律法规的全面完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有效转变,对生产者来说,更多的是传统生产方式的转变。福州人林兵第在福州郊区开豆腐作坊。经两次整顿,他的操作间改变了脏模样:墙上贴上了白瓷砖,门窗“三防”设施齐全,成品摆在不锈钢架子上。据当地干部介绍,下一步要把小豆腐坊集中起来管理。小食品生产要有规章、规范、标准。对许多半农户式的小业主来说,是第一次听说。要不了多久,这将是他们的必修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