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羽毛球运动发展应以人为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6-07
第8版(文件·体育)
专栏:

  羽毛球运动发展应以人为本
  本报记者缪鲁
  像是门口挂了“闲人免进”的招牌,空空荡荡的观众席上,坐的全是赛内人士。前两轮隔网相对者大多实力相差悬殊,比赛往往呈一边倒之势,罕见波澜。这场面难免让人感叹,让人担忧:羽毛球运动还有发展前途吗?
  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就在这不景气的场面之下,羽毛球并不比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活力少。昨天,执教奥地利队的中国教练阎玉江在赛场外正与人热烈交谈,见记者过来,便介绍说,他们都是各参赛队的教练,大家正在讨论能否用缩小场地的办法,来延长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一般说,要培养出一名成熟的羽毛球选手起码要花10年工夫,可是,往往打上5年就过了高峰期了,羽毛球运动之所以在欧洲普及不开,就是因为它‘不合算’。如果缩小场地,那么对体力的要求也会相应降低,运动员不是可以多打几年吗?”
  虽说世上之事有利便有弊,场地小了,可能使球速更快,选手体力的消耗也许更大。阎玉江的想法未必行得通,可他们讨论的前提却是坚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大有可为。
  更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早已被提上日程的7分制改革,还是阎玉江他们缩小场地的新想法,都是围绕着“人”展开的。运动员是体育比赛的主体,而对这个主体的关注,羽毛球运动甚至比足球还重,其人才流动可以说比足球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次新加坡队就因队员全是外援,而被戏称为“联合国军”。男单比赛中把不在状态的吉新鹏挤出16强的中国香港选手林光毅,就是印尼华侨。中国、印尼的球员和教练如今已遍及天下,借助这个渠道来分享羽毛球强国的成果,平衡羽毛球格局的失重,实际上起到了增加吸引力,扩大影响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格局和乒乓球一样,而羽毛球的强国和弱邦之间却能相安无事的原因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说,亚洲人的独领风骚,促使羽毛球运动生生不息、魅力常在,就如同美国NBA傲视天下,又引导着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一样。(本报塞维利亚6月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