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6-07
第9版(理论)
专栏:纪念建党80周年专论

  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李文海温乐群
  ●从1840年到1920年,近代中国经历了八十年的屈辱、八十年的求索、八十年的失败,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改革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未能完成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任务,全部为中国共产党所承担下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掀开了近代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进行了八十年的不懈奋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为中国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中确立和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的。
  ●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就没有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正因为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她理所当然地受到全中国人民的衷心爱戴与拥护,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八十周年。从中共一大召开的1921年上溯八十一年,正是标志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1840年。于是,我们可以把1921年作为一个历史的坐标:1840年到1920年的八十年,近代中国在被侵略被奴役的道路上蹒跚行进,其间从洪秀全到孙中山,近代中国的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但终究无法改变近代中国的命运;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2001年的八十年,近代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胜利迈进了二十一世纪。如此深刻的历史性巨变,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中国共产党以她巨大的牺牲和杰出的贡献,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从此,古老的中华帝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渐深重。一方面,东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战争和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大肆掠夺中国的领土,践踏中国的主权,通过勒索“赔款”,强占租界,攫取治外法权,控制通商口岸和海关,垄断中国的经济命脉,直至划分势力范围等等,完全把中国变成了俎上之肉,近代中国被推向了亡国灭种的边缘。正如十九世纪末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指出的,中国正面临着“强邻环列,虎视鹰瞵”,“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的危急状况。另一方面,民族危机的加深不断加剧着社会矛盾,从而引发更为深刻的社会危机。鸦片战争前,人口剧增、农村凋敝、吏治败坏、贿赂公行、财政匮乏、土地兼并加剧和阶级矛盾深化等等,无不表明大清帝国已处于封建末世的危机之中。东西方列强的侵略,使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首先,导致工场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的衰落。“外国用机制,故工致而价廉,且成功亦易;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费,且成功亦难。民生之计,皆为所夺矣!”在这种情况下,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成为游民。另外,列强的经济侵略使中国人很难从投资近代工商业中获利,因而许多货币持有者热衷于购买土地,从事封建剥削。这就加剧了本已十分严重的土地兼并,加大了人口与土地比例的失调,加深了社会矛盾,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加之,大量的鸦片输入导致白银外流,“赔款”和军费剧增,清政府财政难以为继,于是拼命地把危机转嫁到广大劳动人民身上,各种苛捐杂税日重一日,以至“凡肩挑背负,日用寻常个人饮食之物,莫不有捐”。1895年康有为在给光绪帝上书中不无忧虑地指出:“吾民精华已竭,膏血俱尽,坐而垂毙,弱者转于沟壑,强者流为盗贼”。总之,晚清社会冲突层出不穷,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在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双重压力之下的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近代中国的时代性主题。为此,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尝试了种种变革之法。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也都在这一历史剧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接受历史的选择。
  率先奋起的是中国的农民阶级。1851年开始的太平天国运动,不仅在南京建立了农民政权,而且制定了前所未有的农民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历时十四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但终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超越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和皇权主义的束缚,不可能找到一条新的救国之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作为近代中国现代化起步标志的洋务运动,是由晚清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掀起的一场“自救”运动。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内,它企图通过引进西方的军事工业、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来解决当时的危机和困局。但是,洋务运动既不能越封建专制制度的雷池,又不能摆脱对西方先进技术和资金的依赖,无法在封建制度内找到自救之路,其最终的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一种新的社会力量——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改良派和革命派相继登上了历史舞台,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进行了戊戌维新的改良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最后也还是失败了。其中,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究其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和性格的软弱,他们没有能够代表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已经历了八十年的风雨飘摇,军阀混战,百业凋零,人民困苦,精神沉沦。孙中山先生曾沉痛地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恰在此时,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华民族有了新的希望,新的前途,山穷水尽的中国出现了新的转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日益发展壮大的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对五四运动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五四运动后,作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已经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婴儿,马上就要呱呱坠地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从1840年到1920年,近代中国经历了八十年的屈辱、八十年的求索、八十年的失败,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改革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未能完成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任务,全部为中国共产党所承担下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掀开了近代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华民族提出了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进行了八十年的不懈奋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为中国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中确立和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的。
  早在中共二大制定的党的纲领中就明确规定: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在完成民主革命后,再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即“建立工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个纲领确定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解决了中国近代以来革命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毛泽东也曾明确指出:“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而中国共产党则从自己建党的那天起,就把这样的两重任务放在自己的双肩之上了”。
  为了完成历史赋予的双重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几个历史阶段,经过二十八年的奋斗,克服了“左”的右的错误干扰,坚持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坚强有力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最终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帝国主义和有着美国的支持并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历史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适时地提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这条总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并举,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并举。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到1957年,以建立中国工业化基础为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为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然而,要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何其难也。我们既无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冷战时代的国际环境使我们也无法从西方发达国家获得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更重要的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的认识,需要有一个逐步积累和不断深化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旧中国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上初步实现了工业化,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又出现了一系列失误,包括“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走了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古今中外,任何个人、团体或政党,完全不犯错误是从来没有的。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党也犯过严重错误,但是错误总还是由我们党自己纠正的,不是别的力量来纠正的。就是粉碎‘四人帮’,也是由我们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来实现的。”
  正是在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认真分析和反思失误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二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成就,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中华大地上展现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巨大成功,引起全世界的瞩目。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光辉历程,就是为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就没有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正因为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她理所当然地受到全中国人民的衷心爱戴与拥护,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与巩固,是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
  今天,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新的世纪。抚今追昔,历史已经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我们相信,在二十世纪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不朽业绩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在二十一世纪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