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市委书记的“橄榄情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6-08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市委书记的“橄榄情结”
单恒伟
在武警河南省总队年初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上,全总队最小的鹤壁市支队跻身先进支队行列受到表彰,引起与会同志的普遍关注。支队长张东龙、政委刘慧忠说,我们这个小支队能走上领奖台,不知包含着市委书记李新民的多少心血!
1997年初,李新民就任鹤壁市市长后走访的第一个单位就是武警支队。当时,支队的工作条件让他皱起了眉头——机关拥挤在一个不足3.5亩的营区里,大小10余台车辆没有一间车库;办公楼紧临闹市,连围墙也没法砌;官兵在院内打球,稍不注意球便飞进了居民区。由于机关办公条件简陋,年年影响争先创优,严重挫伤了官兵的工作积极性。李新民看后对支队领导说:“咱鹤壁市支队虽然编制小,但要像大支队一样建设。今后你们放心抓工作争一流,我给你们当‘后勤部长’。”
不久,李新民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决定,无偿划拨24亩土地兴建支队大院。不到一年时间,一个设施齐全、环境优雅、全总队一流的新营区全面竣工。
1998年10月,总队召开执勤工作会议,要求部队尽快实现“内转外”看守,所有监狱、看守所必须新建对角岗楼。刚改任市委书记的李新民接到支队的报告后,当即协调有关部门现场办公,拨出17万元专款支持部队。很快,鹤壁市支队不仅率先实现武装外看守,而且全部安装了电视监控设备,增大了执勤安全系数。
在李新民的关心支持下,鹤壁市支队正规化建设产生了质的飞跃,各类硬件设施走在全总队前列,连年被总队评为安全工作先进单位,部队全面建设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鹤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委、市政府对支队财政支持毕竟有限。李新民在市委常委会议上说:“我们鹤壁市财政虽然紧缺,但不能缺少关心支持武警支队建设的规章制度。”在他的提议下,鹤壁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召开一次“议警会”,全面系统地听取支队工作情况汇报,专题研究解决部队的执勤、生活等方面的困难。
“议警会”落实之后,为各级政府随时把握部队情况、及时解决部队困难提供了制度保障。去年“八一”前夕,李新民在“议警会”上得知,支队自组建以来一直没有教导队,培训骨干和新兵都拥挤在机关直属中队营区,便立即与有关部门协商,在支队后院划拨12亩土地作为教导队建设用地。
作为市委书记,李新民的工作可谓千头万绪,但只要涉及武警支队建设方面的问题,他总要抽出时间亲自过问、处理,现场办公。逢年过节,他都要走访慰问部队;支队每次召开大型会议,他都应邀出席。
他还多次指示市属新闻单位对武警官兵的先进事迹进行大力宣传,对支队建设从舆论上给予有力支持,为支队在鹤壁市树立了良好形象。
干部转业安置难,家属安排更难。对此,李新民不止一次地说:“在支持部队建设方面,我们地方政府再难,也不能让部队为难。”在他的过问和关心下,副支队长孟凡秀转业后,被安排到市公安局行政科任科长;副支队长张文坤转业后,被安排到市巡警支队副支队长的岗位上……用李新民的话说,就是保证做到让个人、家庭、部队和用人单位“四满意”。近3年来,鹤壁市支队转业的10多名干部全部被安排到行政单位,而且每人都有实际职务。
支队副政委吕全友结婚20多年来一直过着分居日子,其妻下岗后担负着四位老人和一个孩子的日常生活,生活十分困难,李新民获悉情况后,当场表态,很快将其安排到市鹤祥中学当校医。目前,鹤壁市支队20余名随军家属都得到妥善安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