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慕尼黑马利安广场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6-08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域外散记

  慕尼黑马利安广场印象
石英
当我乘车从瑞士进入德国边境,将抵南部城市慕尼黑时,心里不由得浮出一种复杂的滋味。读过二战史的人都不会忘记:1938年9月30日,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同德、意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此签订了分割侵吞捷克以确保他们自身利益的《慕尼黑协定》,实质上助长了希特勒侵吞欧洲的野心。另外,在中国抗日战争的最艰难的年代,也曾有过日本军国主义向蒋介石政府诱降的“东方慕尼黑”阴谋。当然,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今日的慕尼黑近郊,除却偶有来演习的战机隆隆飞过天空而外,到处是乳牛食草和菜花飘香的安详情景,进入市区,更不难看出这座以电机制造和啤酒酿造著称于世的大城市的宏伟气派。
  且不说它那宽阔整洁的街道、16至19世纪的皇宫、宝马车博物馆等,单道那马利安广场一带的林林总总,就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城市,都有名之为“广场”的街头空地。也许,在熟悉天安门广场的国人眼中,这些场地实在不算太“广”,但人家习惯此说。这些场地往往人头攒动,熙熙攘攘,集休闲游憩、品酒聊天、购物摄影于一体。应该说,包容性确是够广的。
  马利安广场在慕尼黑市中心,乃此城内“广场”之最。广场四周及附近,遍布着近百年以至上千年的建筑,说它们是建筑艺术回廊亦不为过。其中老彼德教堂建于1181年,是市内教堂资格最老者。长方形的塔楼又以圆帽冠顶,顶上又是尖塔,造型极不一般。至于内部,壁画精美,加以金质雕像与祭坛,可以想见当年隆盛情状。建于中世纪1488年的圣母大教堂,是慕尼黑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历代主教和王公贵族的陵寝多置于此,气氛肃穆。游人如登其顶俯瞰,更可领略全市风采。至于新市政厅,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1909年建成。仰视上去,恍若古林,苍郁高耸,直薄云天。更似错杂枝槎,复而不乱,工艺之精,至今令人惊叹。钟楼上有活动音乐木偶,每日上午11时许,会例行报时并巡行表演,真可谓形神兼备,难怪未到报时时刻,早有观者云集,不亲耳聆听真切目睹,将引为来慕市之一大憾事。
  踏着年深日久略显斑驳的砖石路面,徜徉于广场其间,最触目的是假日中市民们在阳光下喝啤酒的场面。他们中有的开怀畅饮,有的则细品慢呷,虽都伴以亲切交谈,却无高声放纵者,显得舒悠自然。不难想见,这是慕市乃至欧洲人的一大乐事。趋前数步,左侧有一大啤酒馆,打出巴伐利亚州名牌标识,进入光顾的游客可以“络绎不绝”形容。有人指点:楼上当年(指1923年)希特勒曾与同党在此密谋“政变”,实际上那是纳粹上台的一次演习。但与之同时,这里也曾是德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1919年在慕市还成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如今,这些都已成为往事,耳畔只传来市政厅钟楼音波悠远的钟声。当我赶到近前,钟声已复归沉寂,而斜对面的一家商店门前,四位吉普赛歌手正在作跳跃式的演奏,歌声、琴声、鼓声吸引了大批行人。再往前走,路口处有一状如机器人似的通身金黄色着装的女子,好像站在一带轮的台座上,手执一支塑料花,面前不远处是一个钱桶。当有人往钱桶里投币时,该“人”便与之握手;当有人近前探看却不投币时,该“人”即以花敲其头顶,这时观客往往发出阵阵笑声,该“人”似也露出得意的笑容。我方悟到彼非机器人,而是一个浑身裹以伪装服的真人。据一位“当地通”介绍说:南德人性情活跃奔放,而北德人则比较沉寂内向。他的话或许有些道理。
  一个并不很大的马利安广场,却浓缩了慕尼黑的历史、人文、商业和艺术的过去和现在。将要离去时,我仿佛听到了以往各色人等匆匆而去的脚步声,也带走了纷去沓来的垂暮和年轻的身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